员工可做兼职 华人居住分散等原因造成目前没有日报 我驻日大使曾3次在《华人周报》上发表文章
《中文导报》编辑部
日本是报业大国 在外文媒体中华文媒体数量最多 报刊发行靠订阅和赠阅 发行量在三千到三万份———
日本是一个报业大国,根据世界报业协会的统计,世界发行量前5位的报纸都是日本的。在日本,华文媒体同样也很兴盛。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解日本华文媒体现状。
●在日本外文媒体中华文媒体数量最多
据介绍,在日本的外文媒体中,华文媒体数量居第一位,包括周报、旬报、月报、电子杂志和有线电视在内,共有30多家。
其中华文报刊发行量在3000到3万份不等。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的是《华人周报》、《中文导报》、《东方时报》、《留学生新闻》和《日本新华侨报》,而一些其他华文媒体几乎以广告为主要内容。
●办报属于经济行为有市场可自由兴办
据统计,在日华人的数量增长很快,上个世纪80年代只有15万华人在日本,而据今年最新统计,在日华人数量已经达到60万。这些华人的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积极融入日本主流社会,这时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母语传媒来获取信息,日本华文媒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华人周报》总编辑杜笑岩告诉记者:“《华人周报》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他原来在新华社做过5年经济新闻记者,后来赴日本筑波大学留学,毕业后创办了《华人周报》。
杜笑岩介绍说:“在日本,各种外文媒体的兴办都属于经济行为,只要有市场,能够经营下去,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就可以自由兴办报纸,而且外文媒体也同样受到日本宪法保护。”
●华文报刊发行靠订阅和赠阅
据介绍,日本华文报刊的发行主要通过3种方式:
一是在东京中国人入住较多的饭店免费发送;
二是东京以外地区订户的订阅;
三是免费邮寄给中国留学生较多的学校。
●日本华文报纸3种经营方式
自主经营:由于订户并不多,所以广告是日本华文媒体的一个收入来源,但大多数华文媒体除了办报之外,还需要自主经营来获得资金,有的自己发行和售卖电话卡,有的从事其他一些贸易活动;
商报互动:指一些做生意的人同时兴办报纸,起到宣传的作用;
资助办报:一些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个人或企业出资办报。
●采编人员可兼职月薪30万日元
据杜笑岩介绍,日本华文媒体的采编人员并不多,像《华人周报》,全报社一共有11个工作人员,其中采编有5人。员工们除了报社的工作之外,有的还从事其他的职业。他们的年龄从25岁至40岁不等,大多是在日本留学后留下来的,多少有过新闻从业经验。
已经有10多年历史的华文媒体《中文导报》也有类似情况,采编人员只有七八人。据该报社的总编辑杨文凯介绍,这里的采编人员都是编采合一的,需要自己发掘新闻线索,每人每周都有采写3至5条新闻的要求,另外还要负责编辑版面。
日本的媒体从业者属于高收入群体,但是华文媒体从业者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大致等同于日本平均水平,月收入在30万日元(2.25万元人民币)左右。
●华文媒体口碑好华人中有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日本华文媒体在华人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在日本工作经常阅读华文报纸的华人读者林先生说:“因为平日联系比较多,所以我们单位每周都收到华文报纸的赠阅。华文报纸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在日本华人中形成了相当的影响,他们的宗旨也是为华人服务。”
据介绍,这些报纸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大多是摘编中国国内报纸的,但报道的主体是日本的情况和有关当地华人政策的变更,这都是记者自己采写的。“在涉及中日关系的报道上,他们往往能写出很独特的观点和立场。”林先生说。
●问题在于华人分散报社人力物力局限
《中文导报》的杨文凯总编辑认为,目前日本华文媒体存在的问题在于人力、物力的局限使得报道深度不够。另外,由于记者人数少,自采新闻数量少,独家新闻也很少。
而《华人周报》的王编辑则认为,华文媒体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在日华人居住太分散,这对于经营和发行不利。这也是目前日本的华文媒体没有一份日报的原因。
●花絮
警察破案求助报社大使点名发表文章
杜笑岩告诉记者,日本警察破案有时候都需要华文媒体的帮助。他说:“有一次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警察在被盗人房间里发现了一份《华人周报》,于是来到报社求助,看能否提供什么线索。”
此外,中国驻日大使馆每年都举行和华文媒体的交流会,王毅大使也曾3次点名在《华人周报》发表文章,其中《不忘历史开辟未来》、《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两篇为独家刊登。
在日知名华文媒体简介
《华人周报》:于2000年6月22日创刊,由到日本留学的杜笑岩创办。每周出版60页,每周不定期出版。
《中文导报》:于1992年9月25日由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华人采编制作。《中文导报》对开40大版,每周四出版。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