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赤马劫
·高中英语-单词表
·常用网管软件下载,持续更新中...
·品牌VIS设计以及CI、VI、VIS、UI、SI的含义
央视的编外名人们(上)
2005/12/10 11:39:15
 

  2005年11月,已是央视品牌栏目《对话》节目的制片人罗振宇,回忆起当初离开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岗位,来到中央电视台的情景,仍感慨万千。

  罗振宇是200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的,在这之前,他就开始以各种方式为央视服务。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在当教师 的三年里,我一直为央视服务。其中最多的一年是1999年,那年我给一些大节目撰稿,就住在央视附近。正好有一个大节目完了之后,总导演要创办一个栏目,他说要不你就留下来得了,当时自己对各方面处境也没有考虑,就留下来了。”

  事实上,罗振宇只是当时央视7000多临时人员的普通一例,他是1993年央视启幕的第一轮事业单位大改革的受益者,这轮改革彻底打破了旧的人事体制,使全国各地有电视梦想的大批社会精英向央视靠拢。这和以《东方时空》为代表的制片人制度改革一起,被称为电视领域的“小岗村”改革。正是这轮改革,让大批精英有了进入央视、服务央视的可能。但是,如何为这些精英提供合法合理的待遇和保障,却没有在当轮改革中得以解决。

  2003年到2005年初,一场针对临时人员的第二轮人事改革,在央视全面推行。

  ●精英与“临时”身份

  刚进台时,罗振宇在《中国房产报道》里当主编,然后到《商务电视》里当制片人,后来(《商务电视》改成《经济与法》,然后在((经济与法)做了一年,之后又在《对话》待了一年半。但无论在哪个栏目,罗振宇始终没有解决进台编制问题,也就是说,尽管身为央视制片人,罗振宇一直是一个编外临时人员。

  罗振宇对自己的身份并不介意,他说:“人的能力大小不是以正式、编外身份来划分的,这个社会早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了,从自己喜欢的工作角度来看,中央电视台已经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了。”

  《开心辞典》主持人李佳明在地方台工作的时候,就经历过从临时工、部聘、台聘到正式调入的历程,他也是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在央视工作,各种关系至今仍在地方台。他开玩笑说:“我怕给我解决了身份,我会产生惰性。”

  《半边天》主持人、制片人张越早在1995年就参与到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中,并因此辞掉了原来学校的工作。2003年,张越以台聘的方式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在人事部门办理手续,办公人员要她捎带一个单子时,张越才知道,原来早已是制片人的名嘴刘建宏,之前也是编外人员。再一看,王志、王小丫他们之前也是编外身份。

  事实上,像罗振宇、张越这样的编外人员,在改革之前的2003年5月底,共有7142人,而中央电视台全部事业编制为2478人,也就是说,编外人员的总数是正式事业编制人数的2.85倍。

  央视人事办主任杨晓民介绍,这些人员中,既有从外单位借用与借用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也有退休后返聘的人员,而比例最大的,还是大量既无身份、又无任何社会保障的“北漂”、“打工”族,成分非常复杂。

  尽管大量的临时人员给中央电视台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没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临时人员管理问题成为央视发展中的难题。

  这种局面给中央电视台人员的有效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杨晓民将其归纳为四方面:

  首先是用工不规范。临时人员用工形式五花八门,有台人事部门批准后聘用的,也有各部门或科组、栏目自行聘用的。绝大部分编制外人员生存于灰色地带,游离于国家劳动法规之外,无法与事业体制的电视台确立劳动关系。

  其次,编外人员来源复杂,用工数量和标准不统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据统计,2003年,中央电视台各类编制外人员中,69%是各部门自行聘用的,存在着不少人情用工、关系用工、“养闲人”现象。

  再次,编外人员报酬发放不规范、不透明。中央电视台是事业单位,只有编制内人员的费用可从工资福利经费中列支,编外人员的报酬无法通过这一渠道支付。多年以来,中央电视台逐渐形成了编外人员报酬通过支付稿费、劳务费或报销票据的方式解决的惯例,资金源自制作经费,列入节目生产成本。

  其四,没有建立编外人员的招聘和辞退机制。编外人员能进不能出,队伍不断膨胀。

  杨晓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职能部门依法管理和保障编外人员权益都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003年底,经过充分调研,中央电视台决策层决定全力推进编外临时人员管理问题的改革。

  ●制度创新:劳务派遣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推进。同时指出,实行人员的聘用制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无疑要成为典范。

  央视实行的是劳务派遣制度。

  2003年,中央电视台根据“人员分类、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劳务派遣制度和公司化管理为主渠道,进行编外人员管理改革。全部编外人员按类别分为四类:一是与中央电视台认可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委派到台内工作的劳务人员,简称“企聘人员”,这部分人员是编外人员的主体,占全部编外人员的90%;二是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借用到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员,称为“借用人员”;三是退休后返聘到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人员,称为“退休返聘人员”;四是根据节目制作或研究需要,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短期工作人员,称为“项目制人员”。四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到2005年初,共有4500名编外人员与中央电视台认可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企聘人员”;另外,中央电视台还与1184名退休和借用人员签订了劳务合同,从而使各类编外人员总数达到5684人。中央电视台由此而成为目前国内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规模最大、人员种类最多的组织机构。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作者:朱文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上一篇:“三网融合”时机已成熟 两个途径眉目清晰
  下一篇:央视的编外名人们(下)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