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赤马劫
·高中英语-单词表
·常用网管软件下载,持续更新中...
·品牌VIS设计以及CI、VI、VIS、UI、SI的含义
央视的编外名人们(下)
2005/12/10 11:40:05
 

  有专家认为,中央电视台编外人员管理改革的原则、机制、方法、手段,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创新,代表着我国传媒业用工制度的方向,对我国广电行业乃至全国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分类管理、建立劳务派遣制度之外,央视还出台了《中央电视台编外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电视台编外人员管理改革问答》,搭建了从人员招聘、管理、培训到辞退一体化的编外人员管理体系。同时,制订编外人员培训、选择计划,在学习培训、制片人竟聘等工作中,打破身份界限,逐步拓宽编外人员在职位、职级方面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像罗振宇这样的业务骨干,对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好处体会甚深。

  罗振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人事改革对1995年开始大量进入的这样一拨编外人员来说,长达10年的艰难生存状态,从去年开始有一个根本的改观,它的进步意义是不用说的,也是大家举双手赞成的。”

  现在,作为编外人员身份的制片人,罗振宇属下有四到五人具有正式编制,但罗振宇认为,这并不影响他的管理和业务。从业务角度来看,编外和编内并没什么区别。

  《新闻会客厅》的制片人包军吴也是编外人员,他说,“编外人员是节目组里面的主力军、属于唱主角的,所以我觉得相应的政策要顺应这种变化也是必然的。”

  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的制片人哈学胜也是一名编外人员,也是这轮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受益者。

  哈学胜属下的栏目组共36人,与其他栏目不同的是,《第一时间》没有台聘正式人员。也就是说,这个栏目36人中,没有人具有事业编制。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演播时间长达两小时的栏目,成为品牌节目。哈学胜告诉记者:“我是1998年来到中央电视台的,那时候,一大批比我来台更早的人也都是编外人员,大家都盼着有一天能解决了身份问题。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了。通过改革,基本上解决了企聘人员的劳动关系、薪酬货币化透明发放、基本社会保险三个核心问题。企聘让大家感觉到自己是央视人了。现在企聘人员不仅有了三险一金,还有了借用磁带、申领固定资产、竞聘制片人等资格。它挽留住了人才,避免了人才流失现象,同时,不合格的企聘人员也会被退回劳务派遣公司。”

  经过这轮改革,有1500多名达不到岗位要求的编外人员,最终被央视辞退。杨晓民坦言,辞掉这些人,困难还是有的。他告诉记者,“有哭哭啼啼的,有动刀子威胁领导的,有的人不走了,每天带着老婆来上班,上班就坐在主任屋里,找事。”

  ●制片人竞聘上岗

  2004年5月18日,哈学胜经过制片人竞聘,正式被任命为《第一时间》栏目制片人。他的切身感受是,个人的能力不是以是否成为正式人员而判定的。制片人竞聘制度,收纳了一批人才,使很多人得到了认可。竞聘给大家带来了做事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机会。大家都在以强烈的事业心,竭尽全力为央视做贡献。央视人正在按照台长赵化勇近年来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的“想管、敢管和会管”的要求加强管理,推动创新。

  杨晓民认为,“制片人竞争上岗是央视人事改革的风暴眼”,以前央视的制片人由各部门主任聘用即可,而且一般限于正式职工。而制片人竞聘制度给了正式人员和企聘人员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2003年10月,央视第一次在全台范围内开展制片人竞聘上岗。经过激烈竞争,张国飞在九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个通过竞聘上岗的制片人。在收视率指标的压力之下,竞聘上岗的制片人张国飞必须充分了解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尊重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来。第一个“吃螃蟹”的栏目《走近科学》自从实行制片人竞聘上岗以后,收视率从原来的末位提升到了前10名。

  事实上,央视的竞聘制是一边试验,一边完善机制。以栏目制片人竞聘上岗为例,已经固化为节目生产一线干部选拔使用的一种方式。截止到2005年6月底,央视已经有63个栏目完成了制片人竞聘上岗工作,其中“社会与法”频道实现了全频道的制片人竞聘上岗。

  罗振宇对于制片人竟聘制颇为认同,作为亲历者,他的话语颇有代表性。他告诉记者“央视的所有改革都着眼于竞争、生存和发展。制片人竞聘更倾向于公平,使竞争门户打开了。”同时他还认为,“任何一种机制都是一种逐步建立、渐进式完善的过程。制片人竞聘上岗初步建立起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从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向自下而上的竞争制的转变。在这一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充实。”

  ●成本新政

  从2003年1月1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在内部实行成本核算,制定并实施了(《中央电视台内部成本核算实施暂行办法》、《中央电视台预算管理补充规定》。这在全台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据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新的核算原则,内部成本核算区分了管理成本和节目制作成本;划分了节目制作成本;划分了节目制作成本与其他部门费用的界线;划分了基础服务部门与节目制作成本及其他管理部门成本之间的费用界限。通过内部成本转移价格进行费用分割,明确成本责任,是中央电视台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比较独特的地方。

  同时,央视还实行了栏目管理公开制度,要求各栏目的各项费用支出公开透明,在栏目组内接受职工的监督,通过民主监督的方式来衡量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台内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这一政策有效地杜绝了栏目管理中的“暗箱操作”,被职工称为栏目管理的“阳光工程”。“阳光工程”对央视事业的规范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另外,栏目平均成本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被引入到栏目综合评估和末位淘汰制度中,占到了20%的比例。

  2004年,成本核算工作初见成效。全台上下强化了成本意识,树立了理财观念,明确了以部门、栏目、节目制作单元等为成本核算对象,根据节目制作播出、技术保障、后勤服务等业务流程规范了成本核算流程,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严格规范。

  成本核算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不断细化。2005年5月,央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恢复节目经费中餐费等四项费用35%比例控制的通知》、《关于2005年节目结余经费奖励比例的通知》。这些规定的发布执行对央视经费预算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央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致力于研究传媒经济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鸿铎近年来一直关注电视媒体的成本核算改革,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考核的诸多方面,成本核算仅仅是成本管理体系的初始阶段。而且,成本核算决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必须从全台的角度系统规划,推进企业化管理。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改革尚需进一步推进

  尽管央视的新一轮人事改革,基本解决了编外人员的劳动保障问题,保护了其合法权益。但也有学者认为,编制内编制外的差别还是存在,编外人员竞聘岗位到制片人为止。在劳动待遇等方面,和编制内人员尚有一些差距。

  宋建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传媒管理研究所所长,他对央视的这轮改革颇为赞赏。但他同时认为,央视的改革尚需进一步推进,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要彻底解决体制内体制外问题,尚需文化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出台和深化,从大的发展趋势来讲,应该同工同酬同待遇,从这些方面来说,央视改革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系列的步伐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上一篇:央视的编外名人们(上)
  下一篇:三网合一 IPTV可能成为行业历史上昙花一现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