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营养阅读
有一天,我遇到一个问题:“最喜欢用什么词汇来表示惊讶?”对方提醒说,比如英语里是“卖糕的”。
但在日常的聊天里,我用这个词的机会实际上是越来越少了。三张半的年纪,该吃的亏吃了,该上的当上了,光看别人的风景就已经把人生琢磨了个大概,早不是动不动就“拍案称奇”的热血青年。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位明星在某个节目里的信口开河挑拨出半个月的唇枪舌剑的本事我是没有的,我一直以为那样的写作者是天赋异秉。而拍到某某春光乍泄的敏捷我也自叹不如,总觉得那还需要舍得丢掉一些东西才能轻装上阵,所向披靡。
当崔永元不安地呼唤传媒良知和底线的时候,我脚步犹疑地走过一个双目有神的乞丐,手里的硬币不是准备给他的,我在决定要不要第N次的告诉读者,有些要饭的可能装着最新款的手机。
当更多的记者在矿难现场排队领取封口费的时候,我放下电话,拒绝一位朋友请我帮忙发表职称论文的要求,他没有再听我爱莫能助后面加上的多多理解之类的废话……
我不敏锐,所以我不能成为前卫和先锋;我不龌龊,所以我也不能变得圆滑和无耻。我只能吃别人嚼过的馍,偶尔的辛辣不过是回锅的老汤,更多的平淡是佐料的欠缺。不敢指点江山,不会激扬文字,“最初的梦想”被常宽送给了超级女生,“真实的记录”被无知蒙上了双眼,我记下了客观,但躲不开简单。“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我拿什么让读者“今生今世难忘怀”?
我只能如此让我的文字成为大家的感官愉悦品,把我的见闻强加给他们,并自我陶醉在句式的抑扬或者舒缓上。
自从娱乐成为需要,我的职业就是百分百的谋生手段,我和蹩脚的厨子一样炒冷饭、放清汤,热乎乎的一盆一盆,却都只是热乎罢了。
有胆量胡说
“可怜一世无佳句,出语三言仿宋词。”这也就不奇怪武林高手可以在三招两式间喝出对方门户了,能出点儿新意思是得讲天分的,而无论文武,太套路化就只能做个匠人。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对自己敲出的文字有着一种很深的恐惧,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一条拿捏不准的新闻面前苦思冥想若干时间以后说出的话到底有什么意义。
不过,暗地里我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症结,得到的答案大体上是“麻木”二字。文字是讲感觉的,逼迫自己站到某一个无聊新闻的正方或反方,对一种层出不穷的现象大惊小怪,我已厌倦了这样的周旋。
在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眼里,我所写的东西是不能称为“文章”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调笑令和水调歌头的高下不言自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每天上演的故事在虎视眈眈,有多少手指如排山倒海样地落在键盘上,对明星的非正常或很正常生活毁誉参半,挤在这些人中间,任何表情都可能是别人的模仿秀。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