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没有文章。
媒体改版,推新中开始的2006
2006/1/11 22:22:50
 

  北京青年报改版,东方卫视改版,环球时报改出日报,央视和文广传媒的数字电视同时播出 ……2006年1月1日开始,众多媒体“新年新气象”纷纷或改版或整合或创新,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受众。

  ●北京青年报:浓妆淡抹总相宜

  人们熟悉的北京青年报是浓墨重彩、浓眉大眼、个性张扬。当然,这些特点是喜爱它的读者总结出来的。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它“傻、大、黑、粗”。不管以前的印象如何,2006年第一天的北京青年报出现在读者面前时,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眼前一亮。

  北京青年报这样描述新版的风格:新版调整了过去沿用的设计过于繁复、用色用墨过多的风格,而代之于简单明快、清新疏朗的设计思路,在使版面风格更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的同时,更客观地呈现新闻,将选择新闻和判断新闻价值的权利原原本本地交还给读者。

  新版更加突出了头版的封面化效果及导读功能,强调在刊载当日最重要新闻的同时,增加固定的导读栏,以方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其最关心的新闻。

  新版对报纸的分叠及页码编排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整张报纸分成若干叠,在每一叠内部,尝试按照书序流水码排列版序,使报纸结构和排列更加清晰合理。

  此次改版,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为了对应本报日益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及读者审美情趣的新变化,在保留北青基本视觉识别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版面表现形式,使报纸整体上朝着更清秀、更雅致、更疏朗、更美观的方向发展。

  ●东方卫视:脱稿说新闻两个半小时“看东方”

  一向以“新闻见长”的东方卫视于2006年元旦起对其各大新闻类节目实施改版。《看东方》、《东方新闻》、《东方夜新闻》三大强档新闻节目将于资源整合后全新亮相。

  改动最大的是早新闻节目《看东方》。改版后的《看东方》长达两个半小时,是目前全国最大型的晨间新闻节目。《看东方》首次取消国内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提词器,主持人全部脱稿说新闻,从播报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播。 4位青春活力型主持人将在开放式演播厅的不同区域分别扮演主播、新闻报道员和互动主持人等角色,并适时与新闻现场的记者、街头的市民连线、对话,营造出全景式的新闻播报方式。该节目被分成5个时段,配以时政、体育、文化时尚、生活健康等不同新闻内容。

  ●环球时报:打造首份中国人自己采写的国际新闻日报

  环球时报从1月2日起改出日报,改版后的环球时报将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出版,周一至周四16版,周五24版。这是第一份中国人自己采写的国际新闻日报。一些读者对环球时报改版计划的实施颇有疑虑,他们怀念的是每周一份时,环球日报的深度和耐读性,担心日报会使环球时报泡沫化。这些担忧在环球时报改出日报的相关消息的网络评论中显现出来。

  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吴杰说,改为日报的《环球时报》,将加入日报的“快”,同时保持周报的“深”。通俗易懂的传统也不会丢。他认为,“办日报不是《环球时报》一时的心血来潮。创刊13年来,《环球时报》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因为中国读者有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一点一点地把《环球时报》推到今天这个平台上。如果说,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国际新闻是带着好奇的眼光品尝异国风味,那现在,国际新闻早已成了中国读者熟悉而且必需的家常便饭。毕竟,每年有1亿多人次进出国门。而即使从没到过国外的人,他的利益也很可能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让吴杰自信的是环球时报驻世界各国和地区的350多名记者。但在周报的“深”和日报的“快”之间的完美结合,依旧是老读者们的期盼。

  ●数字电视:央视、文广传媒同时开播

  2006年元旦的钟声成了中国高清数字电视起跑的“发令枪”。新华社的电讯以这样的开头描述高清数字电视在上海北京两地的开播。

  1日起,上海高清数字电视(又称“新视觉”频道)每天将连续播出15小时,从9点到24点。高清数字电视内容包括影视剧、纪实节目、综艺直播。同样于1月1日开播的央视高清数字电视(又称“高清影视”频道),播出时间为每天18点到24点。

  开播仅仅是开始。内容提供、渠道建设、收费标准……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于在运行中逐步解决或者规范。但对于象央视这样的行业“老大”,不少地方电视机构将高清数字电视看做一个行业新的起跑点,这是一个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

  根据北京奥组委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采用高清数字电视技术向全世界进行转播。届时我国将全面推广高清数字电视的地面传输,并于2015年关闭现有的模拟电视广播。央视已开始采用高清和标清兼容的方式制作一些名牌电视栏目,如《艺术人生》《鉴宝》《实话实说》等。而上海文广影视剧中心也在全面投拍高清数字电视、电视电影、情景剧、动画片。

  ●网络媒体:从新锐概念到强势推新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凭借其多媒体、互动性、易于检索、海量信息、快捷传播等特性,已迅速成为新的强势媒体。

  在成为强势媒体的同时,网络媒体也由初期的概念炒作渐变为更多的内容提供。一些特色频道也在2006年相继推出。搜狐网推出了服务于新婚网友,面向婚庆行业的全新频道——“花嫁喜铺”。 搜狐女人频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搜狐将“花嫁喜铺”这一人气品牌频道化、正规化,看中的是当前全国婚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由文新传媒网与无忧团购网联手共建的团购频道也于去年的12月29日开通。网民只需登入文新传媒网的团购频道,就可方便地浏览到最新的消费市场新闻和团购信息,同时也能享受到便捷实惠的消费服务。此举真正实现了网络与消费者的互动。团购频道的使命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在“团结是力量,团购找方向”的理念下聚合在同一个信息平台,成为消费者自我理财的“参谋”和“管家”,自我维权的“卫士”和“堡垒”。

  ●变新背后:春天的繁荣还是冬天的绸缪

  已经成为过去的2005年对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是随着传播技术和接收终端的发展,新兴媒体日渐凸显,媒体渠道和空间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由于广告尤其是报业广告的下滑,对于一些媒体来说,这个冬天比较冷。

  不论是因为创新的机遇与冲动还是应变的革新与绸缪,传媒业内在2006年伊始不约而同的“万象更新”,积极的贴近受众谋求发展的态势是让人欣喜的。活跃的创新氛围容易产生优秀的成果。也使得媒体的竞争由同质化化向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

  但如果过于频繁的改版或者仅局限于概念炒作类的创新则是一种虚热的繁荣。它将更加剧和放大由广告下滑而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媒体面临真正的冬天。目前,“经营媒体”是一些传媒业内人士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以其通盘的全面性来证明“媒体经营”的局限。仔细琢磨,其中意味却值得商榷。

  经营媒体是个资本时代的典型用语,这里面没有主体语。谁在经营,什么在经营媒体?很多的时候是资本,甚至是投机资本。而媒体在其中是被动和从属性的,即使是品牌塑造和内容资源,也是经营媒体方,也就是媒体外部赋予的。这也注定了媒体的活动会逐渐背离自己之所以成为媒体的根本,而只是资本增殖的孵化器,趋于利而远于其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义务。在这种背景下的繁荣,将造成媒体失去公信力,失去存在的根本意义。也同时失去其经济价值。

  媒体成为具有公信力、影响力、负责任的媒体是其完全价值的体现。达到这个目标,是媒体永恒的春天。

  无论怎样改变,媒体自己的特质和品性应该在不断的形式变化中逐渐明晰和固化,变化只是追寻更好的表现形式。

  在2006年开始的媒体变新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媒体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质、风格和完善多样的表现形式。

  正如北京青年报所明确的:改版,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为了对应本报日益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及读者审美情趣的新变化,在保留北青基本视觉识别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版面表现形式。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作者:刘海梅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浙江广电全省叫停IPTV 利益矛盾成推广障碍
  下一篇:39报业集团“内容联盟”直指网络转载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