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报纸版面的图片选用说开去
对报纸来说,版面是最先对读者视觉、心理产生作用的元素。“眼见为实”的习惯使人们自然地服从于视觉的影响,这就是讨论视觉说服与报纸定位关系的基础。
保罗·梅萨里在其所著的《视觉说服 :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当人们观察事物时,人们不可能将所看到的景象当作中性、纯客观的资料存储在大脑里。相反,人们会对事物的细节和总体形象都产生联想。这种联想的决定因素,除了文化因素和一定程度上的生物学因素外,还来自每一个人独特的经历。”
这就意味着编辑可以利用读者的视觉规律,有目的地引发读者的有“既定程序”的情感反应。例如,接受电视采访的政治家往往有意让自己的正面朝向摄像机,因而也面向观众,以便给人一种坦荡、无所隐瞒的感觉。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带来“不用正眼看人”的负面影响。
同样,版面设计中不同形式或方式的点、线、面、字体、留白、图片、图表也会带给不同的读者以不同的感受:舒适、不安、厌恶或者认同。这些视觉因素所起的作用同样是潜移默化的,不同的设计组合应该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体。我们首先以图片在版面中的使用为例,说明视觉元素是如何对读者的阅读感受发生作用的。
视觉元素在版面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吸引受众注意力;二是引发受众的某种情感。
一、 吸引受众注意力
1、 目光对视
在版面的图片应用中,吸引注意力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使用那种以人物的目光直视读者的图片了。这种方法之所以被反复使用,就是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人注视时,总要以目光回敬对方的习惯。
有资料显示,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往往对来自包括眼睛和嘴巴在内的狭小区域的视觉信号特别敏感,人们在和他人交往时,对对方的眼睛和嘴巴注视的时间超过其他的部位。这一行为倾向是天生的,可能由于遗传的作用,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通路生来就会对这些部位包含的视觉信息加以处理。
2、以违背现实的形象吸引注意力。
对于报纸这样一个以再现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为特征的传播媒介而言,吸引受众注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违背这种真实。
人的大脑如何对这类违背现实的形象做出反应?著名认识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在1990年曾做过大致阐述:人的感知系统会针对这些图形做出细微调整,对不熟悉的物体加以特别关注,如果这些物体与人们所预期的仅仅存在细小的差别,“如果某一个物体本身新奇,并且又与一个具有显著性的物体相类似,这样的物体会引起我们的更密切的注意。我们的本能需要我们了解它在多大程度上是偏离正常的。”
“我们的大脑是这样做出判断的:对于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个图形,大脑都试图从我们过去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曾经遇到过的图形‘辞典’中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图形来。如果一个不熟悉的图形与这个图形‘辞典’中的所有其他图形都迥然不同,这个图形或者被置之一旁不予理会,或者大脑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条目’。然而,如果这一陌生的图形与已有的图形仅有部分差异,则大脑融入新图形的任务会变得复杂得多,这种部分怪异的图形也因此会引起我们更密切的关注。”
版面B刊载了香烟是如何侵蚀人的肺部的一组文章。其中的图片即采用了以上的手法。
3、 视觉象征和滑稽视觉
我们不妨给视觉象征下一个狭义的定义,即用某一具体的视觉形象来表示一个抽象概念,这一视觉形象往往与该抽象概念具有某些可类比之处。视觉变形和滑稽视觉所使用的往往是讥讽的腔调,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理解图片含义的读者会觉得自己很时髦或者很机智,从而使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
版面C中的图片,用来配合抨击美国总统布什的环境政策的稿件,布什脑袋上竖起的冒着浓烟的烟囱,以及将布什的耳朵和眉毛“妖魔化”的绘画手法淋漓尽致地表明了文章的立场。
4、 背面景象
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给某人一个背影意味着回避或拒绝。
版面D刊载了关于教皇保罗二世逝世的内容。背面示人的图片象征了教皇的离世,意味深长。这也让我们惊诧于其报社图片库的高效,这样的图片在教皇在世时是根本不会用到的。而在教皇逝世后,报社却迅速从图片库中调出了这张照片。
www. newspagedesigner.com网站中有一个关于世界各报报道教皇逝世消息的版面专题。其中,多家报纸应用了教皇以背面示人的图片,令人佩服的是这些报纸使用的背面图片并不都是同一张。可见各大报的图片库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5、 视距
梅洛维茨认为 :在视觉媒介中,视距的作用类似于现实世界中人际交往的相互距离。拜伦·里夫斯发现,特写镜头的画面越充满画面,观众与图像之间的距离越短,就越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此外,由东斯巴赫、布罗修斯和马滕克罗特三人于1993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推进镜头以获得充满画面的特写镜头也可提高图片中人物的地位。
版面E刊登的同样是教皇保罗二世逝世的内容,保罗二世向人们挥手告别的图片被剪裁后直接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可以想像,这样的一张图片印在对开的大报上,冲击力该有多强。6、 与读者交流
具有指向性的特写镜头可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读者往往处于交流的角色中。版面F中伊拉克美军的坦克炮筒指向版面之外,甚至可以说是指向读者,侵略性和攻击性很明显。图片在完成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任务之后,其帮助确认报纸的读者定位的功能才有发挥的可能,而这种确认报纸读者定位的作用往往是通过引发受众的情感和情绪来实现的。
二、 引发受众情感、情绪
1、 拍摄角度与权力、地位
曼德尔和肖1973年以及卡福特1987年所做的实验结果,均验证了仰角可以使人物显得更加强大的假设:如果人们感到自己软弱无助,希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保护,那么出版物的形象塑造中将人物处于仰角就能够提高一位政治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不论何时使用仰角,侧面展示一般都要比正面展示更常见。如果仰角再加上正面展示,会使形象看上去盛气凌人,甚至带有攻击性,并不能使人物显得高尚或富于英雄气概。
而在崇尚平等的环境中,水平视角甚至俯角的人物形象似乎更适宜。版面H中所使用的里根总统的图片即采用了水平视角甚至有些俯角的拍摄手法,这幅图片用在这个纪念里根总统的版面里是很合适的。
2、 优越感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展示高档女装的T型台上的模特和家庭购物连锁店里的模特的面部表情,就会发现,后者往往面带微笑,做出各种讨人喜欢的姿势;而展示高档时装的模特们往往都不笑,有时还公然带着藐视受众的神情。
实际上,高档女装展示中之所以使用傲慢的神情,一个重要原因是模特脸上傲慢的神情可以使观众对自身社会地位产生忧虑感,从而使广告所推销的时装显得更值得向往。
同样,在版面中使用报纸读者定位以外的受众难以理解的图片,往往能令报纸读者定位内的真正读者产生优越感。版面I是英国《卫报》的一个版面,其中使用了一幅七色光谱样的图片(在本文的黑白稿中,即位于版面中间的灰度不同的长条状图片)。该报道的内容是一位德国医生发现了全世界最长的素数,这个条状图片是由此素数从头到尾写出来的数字构成的。
实际上很多普通人对于素数的定义往往搞不太清楚。以《卫报》这样一份英伦主流报纸的身份,在头版中以这样一个素数作为主要图片,其报纸的定位也就比较清晰了——其主流读者应该是科学修养比较高的读者。
3、 俯视、关爱与屈从
妇女们孩子气的姿态反映了面对男人,妇女们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是屈从或从属的传统作用。下面的这幅图片是“议会里的女性”组片中的一幅,选取此图片的报纸,主流读者应该是有话语权的男性。
4、 性外表
美国一项对妇女杂志编辑的研究发现,专业新闻工作者习惯性地将女性外表分成几种不同类型,这其中包括:古典佳丽型、性感/异国情调型、邻家少女型等。这些类别同样具有等级的含义。例如,“邻家少女”与“性感/异国情调”类型相比,前者更受人尊敬,属于中产阶级,但没有“古典佳丽”那样带有上层社会的意味。
这样,在版面的相关图片选取中,我们就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类型的图片。
5、 环境图片的作用
杰伊·阿普尔顿曾提出以下的假说:人们对某种自然风光的偏爱,不仅受到文化,而且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人类对于具有两类特征的风光特别认同,这两类特征是:一是自然景色中的制高点,观察者可以从这一位置俯视周围地形,对存在的机遇和可能面临的危险做出评估;二是栖身或隐蔽之所,人可以从这里观察外界而不被发现。
这一假说推断,进化的力量能注定使所有人喜爱有利于生存的某种环境。对我们来说,阿普尔顿理论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其与生物学有关的部分,而在于它表明了,即使是读者的十分抽象的美学选择,最终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的某一具体情况中找到根源。
以上我们仅从版面图片的选用角度讨论了视觉元素在报纸读者定位中所起的作用,其实对于版面设计来讲,线型、字体、留白、图表、色彩等设计元素的运用都可以起到配合、烘托、凸现报纸的读者定位的作用。但是,认识到视觉说服作用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来源:人民网——《青年记者》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