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等待大的》大的要来了,我先润了
·曼德拉效应
·备忘:无人机相关知识
·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
网络电视:广电掠食者
2005/2/12 12:43:29
 



    
    
    
    
    
    
    
    
    
    
    
网络电视:广电掠食者


    
时间:2005-1-17 14:33:32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郑重 董晓常 黄燕 阅读363次

      
        
      
      
        
      
      
 

    网络电视的热度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达到了令人惊异的程度,这究竟是媒体的一厢情愿,还是我们真的已经站到了广电、电信两大行业融合的门槛上?
即使有政策的阻碍,电信和广电这两大阵营从来没有放弃对彼此专属业务的渗透。在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争议不断、令人晕眩的概念背后,广电和电信正试图整合以自己为主导的产业链,来吸引媒体以及SP的参与,以便形成对自己有利的产业环境。理论上,拥有电视网络的广电和拥有IP网络的电信在大举进入家庭上机会均等,但事实上广电进攻乏力,电信“插手”广电却动作频频。当网络电视这一轮冲击波在政策松动的背景下席卷而至,广电的攻防线又将停留在哪个位置?
   


    如果说数字电视是从内部暴露了广电积弊,那么网络电视则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场从外部挑战广电的风暴



    网络电视:广电掠食者 
    本刊记者:郑重  董晓常  黄燕


    2004年,数字电视让广电总局伤透 脑筋,有线传输有标准不赚钱、地面传输赚钱没标准,各种矛头直指广电内部体制,广电拥有十几倍于电信的带宽,却在经营资产上远远落后于电信部门。如果说数字电视是从内部暴露了广电积弊,那么网络电视则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场从外部挑战广电的风暴。 
    2004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召集数十家主流媒体,高调宣称其创办的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将从12月24日起进入试运行阶段,届时将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落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北京网视”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李春良和北京网通副总经理韩颖也一同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并且均明确表示对“北京网视”的看好和支持。
在广电和电信之间存在政策壁垒的背景下,双方人士一同如此高调地参加“北京网视”的新闻发布会,无疑让人稍感惊讶。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则让人应接不暇。先是某媒体对“神州电视台”的不当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接着在12月28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创办的东方网络电视在上海低调开播。最后是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主动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整体业务模型和发展战略,使网络电视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成为了媒体的焦点。 
    其实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电视已不是新鲜玩意,早在2000年末,央视等媒体就通过自建网站播出网络电视,并在不久后纷纷拿到网上传播视听节目的许可证。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上的公开信息显示,拿到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单位已达66家,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媒体单位。 
    这些早已手握牌照的媒体等到现在才发力网络电视,从大环境来看是由于宽带的普及,而直接的推动力则来自电信运营商。 
    在广电内部,从2001年开始广科院就开始推广网络电视,每年一次的“全国因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规格不断提升。广电从电台、电视台自建网站播出网络电视的角度推广,希望能建立网上的广电系统自治体系和规模优势,结果成效不大。 
    电信运营商对网络电视的热情无疑是开始真正启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引擎,但是电信运营商并不甘心老老实实做一个网络通道提供商。2004年岁末这场由传统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共同掀起的网络电视热潮也许只是冰山一角。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集团内部已经将IPTV圈定为2005年的业务重点,而方式则很可能是走电视加机顶盒路线,而并非PC接入宽带。 
    2004年11月,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部与中兴、北京凯思、成都四方和上海思华就联合开发IPTV机顶盒软件项目进行了实质性交流,其意图则是通过机顶盒连接ADSL宽带,然后接入电视传输数字信号。为此,中国电信必须首先解决带宽问题,而这也已经被纳入了议事日程。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目前正在进行ADSL II+测试,预计2005年2月中下旬完成测试报告,参与厂商包括华为、中兴、西门子等。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视频传输的理想接收终端仍然是电视而不是电脑,因此中国电信选择以机顶盒连接宽带和电视应该是现阶段的一个突破性思路,但此路必然遭到广电系统的强烈反对,“这等于是硬生生抢了广电的饭碗。” 
    另一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同样在IPTV业务上走得很快。2004年11月,网通内部召开了IPTV城域网组播方案研讨会,重点是解决网络中视频传输、特别是城域网视频流分发困难的问题,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西门子、华为、UT斯达康、港湾、烽火均在与会名单之列。网通已经将IPTV作为明年发展的重点,前期则在个别省市进行实验,其中在沈阳的试验效果比较令网通高层满意,这一城市的设备是由华为和UT斯达康提供的。 
    在盈利增长日益放缓的情况下,网络电视的良好前景无疑将成为固话电信运营商亟需把握的潜在盈利增长点之一。而手握丰富内容资源的传统媒体们似乎也很乐意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以便同样扩展自己的收入来源。 
    最终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了有线电视网。作为广电系统最值钱的资产之一,有线电视网先天的地方割据使得其一直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电信运营商在电视节目传输领域的进入,无疑将让处在缓慢改造进程中的有线电视网络更加尴尬。这将是广电总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关于网络电视的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后面,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正在向传统的广电系统发起又一轮的冲击。   


    在分别以电信和广电为主导的“前倾”和“后仰”两大队列中,旧有的、新兴的、国营的、民间的各种力量开始了或坚决或模糊的站队,而网络电视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分工仍欠清晰。



    前倾?后仰?电信广电斗法产业链 
    本刊记者:董晓常  郑重


    有人把广电和电信对网络电视的分歧 
    形象地比喻为选择前倾还是后仰,所谓前倾是电信的主张,一般看电脑屏的习惯是前倾;后仰则是广电的主张,看电视的习惯是躺在沙发上,是为后仰。 
    即使有政策的阻碍,电信和广电这两大阵营从来没有放弃对彼此专属业务的渗透。先是广电的台网分离,使得分离出来的网络传输公司几乎踏进电信的服务领域;然后是数字电视的推出,使得广电间接地开始经营电信增值业务;最后是网络电视的风声水起,电信通过网络电视向广电的节目传输业务发起猛烈回击。 
    现在随着两大阵营互相地加快渗入,双方之间的壁垒已经开始松动,而涉身其中的媒体和SP们则纷纷在松动中寻觅自己的机会。
    电信运营商强势整合 
    从政策上来讲,电信运营商参与网络电视并不是非常简单的步骤。因为1999年国家曾发布75号文件,明确禁止广电业和电信业互相渗透,即不允许电信部门经营广播电视业务,同时也明确广电网络不得经营电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件到目前为止仍在有效期之内。 
    转机出现在2003年2月1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实施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第15号令),首次明确了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管理,即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一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电信和广电业务的相互渗透打开了缺口。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获得”进军网络电视的机会之后,采取的策略却不尽相同。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000万宽带用户的电信巨头,中国电信显然想在网络电视未来的产业链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即为网络电视的推广和计费搭建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国电信旗下的“互联星空”便是这一想法的产物。目前,互联星空用户数已达500多万,参与合作的SP近400家,周交易额突破千万元。无论是先行启动的中视网络还是刚刚运行的东方网络电视,都已经成为中国电信互联星空的合作伙伴。 
    而中国网通则表现出了与中国电信完全不同的思路。通过重金打造的天天在线,中国网通将自己放在了竞争者的行列。 
    2004年3月,中国网通旗下的天天在线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据悉,这是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向互联网企业颁发此类许可证。不仅如此,天天在线更是获得了中国网通和风险投资公司IDG共计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在几乎清一色的广电系统投资的网络电视行列中,天天在线的资质显得极为突出。 
    天天在线总裁王诚表示:“天天在线同内容提供商是一种紧密合作、共同运营的关系,这种关系比单纯的平台性合作更深入、更有益。天天在线的大量内容仍然来自内容提供商,通过集中大量优秀内容进行整合运营,借助于中国网通集团的平台、渠道、用户等资源进行整体推进,使内容提供商和我们更快、更稳定、更长期地获得合作共赢。消费者也会更方便、更快捷、更低价地得到更多的通信文化产品,这是一个多赢的游戏。” 
    但是电信运营商并不甘心老老实实做一个网络通道提供商,岁末这场由传统媒体和电信运营商共同掀起的网络电视热潮也许只是冰山一角。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集团内部已经将IPTV圈定为2005年的业务重点,倘若电信选择走电视加机顶盒的路线,那电信透过网络电视对广电的渗透将是非常惊人的,这几乎要抢走广电的主业。
    广电失手网络电视 
    对广电来说,网络电视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洪水猛兽。在广电内部,从2001年广科院就开始推广网络电视,每年一次的“全国因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规格不断提升,广电对网络电视业务有着完整的规划和理想的模式设计,但多年来推动乏力。 
    究其原因,在广电网络上传输网络电视信号的成本过于高昂,再加上广电网的各地分割,使得广电网的网络电视计划早早搁浅。事实上,我国有线电视网的物理网络不少是地方和中央合资建设的,有些地方独资建设物理网络的市场行为更非广电总局行政命令能左右的。而且,这些网络的软硬件标准相互并不一致,要解决他们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需要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是相当庞大的。 
    相对而言,运行在电信网上的网络电视则没有这些技术和管理瓶颈。无论是电信系的天天在线,还是广电系的OKTV,目前都运营在电信网的IP网络上。2004年12月底,中视网络在发布其网络电视战略时,明确提出在目前阶段是通过电信通道接入宽带网,向网络计算机用户提供网络视频的服务业务。 
    2002年广电开始实施台网分离。在广电内部,台网分离最主要目的是统一全国有线网络,为三网合一做运营上的准备。众所周知,虽然中国的广电网络规模大,覆盖面广,但基本上各省市独自为阵,互不干涉。非但如此,许多地方甚至存在着各级政府之间的内部矛盾。为了应对开放和竞争,广电网络这几年的统一步伐走得异常艰难也异常坚定。而对外,则存在着广电与电信暗中较劲。现在看来,电信显然占尽了上风。虽然歌华有线这样的广电企业在运营宽带业务,但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电信业内包括天天在线在内的众多大小企业纷纷进入广电领域的消息,此外,包括中视网络、星空卫视、凤凰宽频等一批手握节目资源的网络电视提供商也已经浮出水面,而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作为网通股东更是天天在线进入IPTV强有力的支持者。 
    面对如此局面,广电不可能感觉不到压力。2004年底,有报道称神州通信已经拿到网络视听节目播出许可证,广电总局翌日便在其官方网站上高调予以否认,敏感程度可见一斑。拥有电视网络的广电和拥有IP网络的电信原本在大举进入家庭上机会均等,但由于广电推行数字电视进展缓慢,数字电视标准至今仍然在难产中,用户数量基本集中在几个试点城市;另一方面,电信“插手”广电却动作频频,而且在政策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硬是摸索出了自己的路数:除了通过网站提供电视内容,更企图直接将IP网络接到电视机上,彻底甩开广电网络。 
    数字电视是国家广电总局力推的发展方向。IPTV与数字电视最大的不同在于,IPTV通过宽带网络传输数字电视信号,而传统数字电视则通过闭路线传播。因此“数字电视”只能提供广播方式,不能实现点播;而IPTV不但能接收广播信号,也能实现用户与SP的互动,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 
    咨询机构认为,国内IPTV目前处于技术驱动应用的状态,同时,视频资源掌握在有限电视网络运营商手中。相比之下,广电总局对“数字电视”业务推广力度的增加,对IPTV业务构成了主要的威胁。 
    实际上,无论是网络电视还是数字电视,广电和电信是在试图以自己打造的产业链,来吸引媒体以及SP的参与,以便形成对自己有利的产业环境。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侯自强表示,所谓网络电视冲击数字电视,本质就是广电和电信都想把触角伸到对方领地。广电的数字电视冲击波效果未现,电信发起了网络电视的冲击。
传媒、SP纷纷站队 
    传统媒体在这个年度之交对网络电视的进军显得底气十足。无论是高调对外的北京网视和中视网络,还是低调而行的东方网络电视,其背后都不乏电信运营商的身影。显然,在分别以电信和广电为主导的前倾和后仰两大队列中,出身广电系统的它们并不排斥对前者的追随。同时,在网络电视用户群体并不庞大,商业模式尚未清晰的情况下,握有政策和资源双重优势的传统媒体也是最激进的探路者。 
    与北京网视的匆匆成立不同,中视网络显然准备充分并打算将自己塑造成网络电视内容领域的领导者。 
    在取得中央电视台拥有版权的各类电视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网络传播交易的总代理权之后,中视网络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网络视频节目的内容运营商。5月31日,央视网络电视在北京开播。开播当天点击率就高达68万人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3000人,日均访问量接近80万人次。 
    通过与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战略合作,中视网络已在北京、上海、江苏开通业务,付费用户达到22000余户,还将陆续在广东、四川、天津、山东、河北等地落地。央视网络电视自9月21日起开始接受已经落地网内宽带用户的订阅,正式向用户收费,收费标准为30元/月。 
    2004年12月21日,央视对媒体宣布其网络电视的整体战略,确立了开路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四大电视业务布局,并强调网络电视是央视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之一。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央视网络电视在目前阶段是通过电信通道接入宽带网,向网络计算机用户提供网络视频的服务业务,这表明央视对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已经非常确定,即使目前政策障碍仍未解除。 
    简单的一个“网络电视”似乎涵盖了宽带增值应用的所有项目,而那些强势的电信运营商和握有内容资源的传统媒体们似乎也没有打算放弃其中的任何一项。 
    然而,他们依然还要面对网络电视盈利模式的问题,做尽所有的盈利项目并不一定会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一点传统媒体需要向现实的SP们学习。 
    与得天独厚的传统媒体相比,既没有国家政策的优待,也没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参与到“网络电视”里的民营SP们所能涉及的不外乎娱乐类的视频点播和网络游戏,然而这些依然不能阻碍它们赚钱。与传媒相比,它们对电信的追随更为坚决和彻底。 
    在牌照方面,民营SP们无疑是最弱势的一方。根据广电总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里的细则规定,民营SP所能够涉及的几乎只能是娱乐类视频点播下载服务。然而,这一在网络电视庞大的概念里并不起眼的一小部分,却已经创造出了不错的市场空间。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预测,2003年中国在线影视市场规模大约有5000万元,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目前网络上黑色和灰色在线影视这部分收入,随着宽带接入市场的发展,在线影视做为宽带增值服务中极具潜力的一项会快速发展,预计今后两年里,在线影视市场会以100%到150%的速度发展,预计200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200万元。 
    实际上在线影视是目前互联星空除了游戏之外的最大部分的收入。而互联星空的合作伙伴中依靠视频点播发财的民营SP并不少见。 
    影视娱乐服务消费额在全国排名第一的九州梦网无疑很有代表性。依靠单纯的视频点播下载,九州梦网在宁波取得了让人惊讶的成功。九州梦网注册用户数超过300万,其中收费用户超过80万。据其内部人士介绍,九州梦网每月的收入已达百万元级。 
    根据赛迪传媒的数据,九州梦网的依托平台“互联星空”用户ARUP值为15元。这就意味着,如果九州梦网稳健发展的话,年收入将超过1亿元并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内容资源方面同样没有优势的九州梦网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即宽带视听娱乐内容整合运营商。 
    然而,在网络电视这个尚显稚嫩的领域中,其产业链并没有清晰地浮现出来。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参与其中的电信、广电以及民间力量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都没有最终确定,甚至网络电视本身的概念都存在诸多争议。


    在网络电视之前,电信、广电之间的政策壁垒已经多次受到冲击,而在遭受网络电视冲击波的当口,这一本已开始松动的壁垒会加速消解吗?



    融合挑战政策 
    本刊记者:郑重


    IP Over DVB还是DVB Over IP,这两张牌被广电和电信翻来翻去。它们一方面用政策壁垒保证自己的阵地不混入异己,同时借助技术和市场的力量伺机进入对方阵营。在三网合一的大趋势下,曾经固若金汤的政策壁垒正在逐渐消解。 
    当年广电实施台网分离政策,一个没有明说的目的就是希望剥离了节目播出业务的网络传输公司,利用带宽、音视频内容等方面的优势加入电信市场竞争,通过和具有电信业务经营资质的企业组成合资公司,来同电信打一场宽带争夺战。然而信产部的一纸文件拦住了一大批想通过合资变身进入电信市场的广电企业,分离出来的网络传输公司只能靠收取维护费维持营生。 
    电信在广电面前竖起了一道政策壁垒。 
    随着技术进步,广电又找到一条进入电信市场的通道—数字电视,广电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某些原属于电信范畴的增值业务划归为数字电视副产品,使广电能够涉足电信市场。虽然广电找到一条绿色通道,但因为自身体制不顺,数字电视推广遭遇商业模式困境,进入电信市场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电信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在成功阻击广电来袭后,希望通过网络电视手段杀进广电领地,尝试绕过广电通过牌照限制建立的政策防线。 
    所谓牌照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一般说法是广电总局已经发出了80多张牌照。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网络传播管理处处长魏党军说,这种说法不确切,广电总局的牌照是按照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的,不能简单叠加计算。一类是互联网网站拿到的视听节目播放牌照,这是数量最大的;第二类是在自己的专网里用计算机做终端接收的;第三类才是真正的网络电视牌照,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电视机为接收端的传输牌照。 
    广电不愿透露第三类牌照发放数量,只是说包括央视在内的少数机构拥有。电信被排除在自办节目播出的许可之外,甚至连中外合资机构也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电信的突破手段一是拿到低级牌照向高级业务渗透;或者通过和传媒合作借牌照行事;或者借壳,用另一个机构的名义拿到牌照在本机构运作。年底掀起的网络电视热潮似乎证明电信突破初见成效。 
    然而广电也有借助网络电视反击的可能。因为网络电视最大的市场在移动终端接收,也就是手机看电视。现在的手机看电视都是通过移动网络,质量差而且费用高,一旦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得到应用,在传输地面信号的同时用一小部分资源传输给移动终端接收,通过IP Over DVB,手机看电视将既便宜又好看。最近,韩国和日本正在实验在2.4G附近用数字音频广播频段做DMB(数字多媒体广播),拿手机用广播频道看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数据广播与移动通信融合,将提供一种廉价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手段,将对3G等移动数据通信产生冲击。    


    成功融合的关键是解决运营体制问题,也就是电信和广电两个部门如何实现利益分配和合理结算,在目前各说各话,多头管理的情况下,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有消息说,明年将审议的《电信法》中将有“信监会”和“三网合一”的条款,融合信产部与广电总局监管功能的信监会将使电信、广电合流顺其自然,也许这就是年底网络电视热潮背后的政策驱动。


    侯自强访谈:P2P、网络电视的未来 
    本刊记者:郑重 


    侯自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深圳科健集团董事长,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网通公司首席科学顾问,国家广电总局高级顾问和上海、深圳等政府信息化高级顾问。 
    侯自强在1996年第一个从国外带回一台网络电视设备,并从2001年开始,连续两年在广电总局举办的全国因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大力推广网络电视。他认为,真正影响网络电视未来的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结构—P2P(peer-to-peer)。 
    《互联网周刊》:您认为网络电视的定义是什么? 
    侯自强:宽带交互新媒体就是网络电视,任何网络都可以传输。 
    《互联网周刊》:有人说网络电视在2005年或者2006年、2007年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您怎么看? 
    侯自强:随着宽带发展,网络电视才刚刚起步。网络上看电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看实时广播节目,二是点播事先录制好的节目。对应的网络电视结构一个是集中的中央源往外播,或者内容存在一个服务器里大家去取。如果是一个源往外播,对于互联网格式就要用多播的方法,不如广播合算。如果是个人去服务器取的点播方式,点播的人多了,服务器会被打爆,比如央视服务器可能支持500线、1000线,超过了不但服务器支持不了,连接服务器的网络也受不了。现在的体系结构是无法支持网络电视爆炸式增长的。 
    《互联网周刊》: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网络电视呢? 
    侯自强:网络电视真正的未来是现在大家都还没有提到的下一代互联网结构—P2P,点对点的连接。如果还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内容被中心存储的互联网结构是不可能满足发展要求的。现在任何一个运营商的宽带流量有60%~70%都是P2P的,P2P的特点是每一个计算机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各自下载一小段互换,减轻传输压力。P2P内容不用存在一个服务器上,是未来互联网最能发挥优势的方式,未来广播很可能走对等广播(Peer casting)的方向。 
    《互联网周刊》:这种P2P的模式好像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BT,变态下载和电驴? 
    侯自强:P2P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Napster为代表的、还用中央服务器管理的P2P,这一代的P2P生命力十分脆弱—只要关闭服务器,网络就死了,后来因为版权法被封了;第二代分布式P2P没有中央服务器,但是速度太慢;而第三代为混合型,采用分布服务器。目前我国流行的BT,变态下载和电驴就是属于这类。 
    P2P的起因是MP3的免费下载,在2004年的6月,视频首次超过音频,这意味着,巨大的无形的P2P文件共享网络正在被用来传播电视节目和电影,它已经开始改变广电的命运。英国的BBC去年6月开始做内部试验,即柔性电视,在它内部的一个客户群中间用P2P方式做电视,只要下载了它的软件,过去一周和未来一周的节目都在网上,随时P2P下载看。 
    《互联网周刊》:现在网络电视产业链各方对P2P模式的态度如何? 
    侯自强:运营商对P2P又爱又恨,很多人就是冲着P2P才装宽带的,但P2P把流量都吃掉了,搞得运营商很狼狈,他们的出口连着中国电信收费很高,大量流量来了出口不够,再扩要缴一大笔钱,运营商们就心疼了。有的运营商就封掉P2P使用者的IP地址,这其实是饮鸩止渴。 
    《互联网周刊》:P2P的现实障碍是什么? 
    侯自强:现在我国的IP地址不够,都是临时地址,做P2P不知道对面是谁,诚信和安全都有问题,只有用IPv6,每个人都是实名,才能实现P2P的有序管理。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上一篇:地方电视台全面夹攻 五招“绝技”战央视春晚
  下一篇:数字电视标准难越融合鸿沟 放弃融合乃上策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