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2P流媒体之厂家篇
金羊毛是希腊神话中的稀世珍宝,只有少数真正的英雄才能获得,而神话中那批能够勇往直前、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阿耳戈英雄们,也就因此而被称为“金羊毛英雄”。
纵观全球P2P流媒体的发展,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氛围,使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中心、重心,同时也造就了这一批批为实现梦想而漫漫前行的金羊毛英雄们---P2P厂家。
由于P2P流媒体的运作涉及到敏感的版权和监管问题,尤其是运营商的态度,使其发展显得更加迷茫,所以厂家前行之途也就益发漫漫,先驱亦或先烈,尽在脚下。
2005年的市场可以说是群雄辈出的时代,由于各项的监管都未能及时跟上,为厂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在本人《P2P流媒体风生水起》一文中所涉及的厂家在一年的探索发展中,已经慢慢形成了新的三大类别。
第一类:以P2P运营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对外技术合作为辅。同时根据发展的状况向其他领域逐渐渗入
产品(厂家)
点评
ROX(光芒国际)
从COOOLSTREAM到酷流到光芒,他一直在变化中寻求自身在国内市场上的定位,2005推出以磊客为概念基于P2P的个人娱乐社区是一个不错的设想,既搭了现在热炒的博客和WEB2,0的概念潮,又以磊客这一用户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版权上的问题。虽然磊客实际的运营情况却并未达到预想目的。
对外的技术合作,如山东新闻网的平台建设。
在考虑P2P运营发展的同时,逐渐向传播媒体行业渗透。
光芒的优势在于软银的支持以及其在市场宣传上不遗余力的投入。
但目前的光芒只是为自己规划了一个宏大的前景,究竟怎么走,能否顺利实现还是未知数,倾情打造的市场知名度是把双刃剑,更易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所以06年的光芒,更需注重内部的资源整合,在没有和运营商,监管部门做好沟通,解决版权方面前提下,还须适当内敛。切莫独立游离于他们之外,成了出头椽子。
MYSEE(高维视讯)
05年的后起之秀。总经理为高燃,技术合作伙伴邓迪,法人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的董事长)。除了来自极光创投的风投外,和湖南电信,湖南卫视的关系,媒体的自身经验以及传闻中股东层的通天人物都是其发展的优势依托。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上这些优势,可以在局部地区协调好和运营商的关系,借此建立一个稳定的点来切入市场。但版权的问题还是要注意。现和新浪宽频开展合作。
UUSEE(时越网络)
据AC尼尔森最新统计,UUSEE直播的网络春晚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0万,这应该是目前权威调查机构公布的新高。相比其他的厂家,央视的良好合作背景,在内容版权上,他们有着极大的优势。这对UUSEE在各类大型晚会和活动的网络直播中会有很好的帮助。但其自身在用户的发展上,以及用户的粘稠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像已开展国内第一个24小时播出原创视频作品的网络电视频道就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PPLIVE
名声在外,后劲乏力。无论从用户数还是业界影响力来说,PPL应该是排第一。但他们的问题出于内部的管理和资金。虽同是软银投资,但待遇截然两重天,而管理层相关经验的不足,也使其整体的市场运作显得相对混乱。为了追求用户数量不断在内容上下功夫,而内容方面却没有太多的版权保障。这样的用户规模是脆弱的,经不起监管部门的审查。很有可能成为被打的出头鸟。06年对于PPL很关键,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先烈并非是危言。
PPSTREAM(上海众源)
迁都上海,引入职业经理人徐,形成高层三驾马车的格局。解决了原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徐在台湾的职业经历有助于PPS的有序发展,而台湾也能成为其向外扩展的一个基地。目前也在和运营商进行接触,和通视铭泰也有技术上的合作。市场策略,低调,稳健。但在网络上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1TV(优度)
P2P流媒体会是他们今年的重点,依托原有的网络视频平台,以P2P为新的技术,拥有相当的内容版权,各地互联星空的用户资源都是他们的发展优势。而且思华在IPTV、无线流媒体方面的行业优势,也有助于P2P行业的持续发展。
结语
此类厂家目前是市场的主流,但同时也大多存在着内容版权方面的问题,各自的运营并未带有太多自身特色,未形成对同行的壁垒。虽然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就是未来收益的前提。但没有粘稠度的规模在版权打击下会显的不堪一击。COOLSTREAM倒下,造就PPLIVE就是前车之鉴。而且不同的P2P在线播放厂家之间,很难体现出自己的优势,竞争势必会因此而非常残酷。先驱者未必是最终的大赢家。
第二类:定位于技术提供者,采取和运营商共同发展的策略或以技术平台合作为公司主要方向。
厂家
点评
SNS(上海网用)
国内首款P2P流媒体点播软件,第一家和运营商开展P2P运营合作的厂家。自身定位于P2P技术提供者,采取和运营商共同发展的策略。贵州网通网视推出后运营效果不错,内容提供商(VCP)和内容运营商(VSP)的设想也极有创意,解决了内容商或网络商自身运营的局限性,打破界限,以一个VSP的角色最大限度了集合了各方资源。
此类合作模式较符合目前的产业环境,尤其是运营的经验值得P2P厂家参考。更便于P2P技术切入IPTV领域的开拓。
借合作实现运营商和自身的双赢。对于SNS来看,也许不是太遥远的事。
Gridmedia(网格互联)
目前专注于和央视公众的技术合作。
CCIPTV(天方金码)
结合P2P技术所开发的视频会议为他们带来了明显的收益
结语
此类厂家以自身的技术为根本,依托行业发展,能避免很多政策性的问题,先入为主,能对后入者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而这其中SNS配合贵州网通的试点是对于各类别厂家了解运营商的策略和市场反应都具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第三类:以P2P为卖点,是公司业务拓展的有力补充
产品(厂家)
点评
QQLIVE(腾讯)
根据目前的市场热点,腾讯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吸引用户的一项新应用。根本还是为了配合腾讯自身的业务发展。但近期的《七剑》事件,使其成了第一个被打击的P2P厂家
PCAST(千橡)
同样是作为社区功能的一个拓展,提升用户忠诚度。也是上市战略的筹码之一。
结语
从此类厂家的发展来看,P2P流媒体还是作为公司的有力补充,是其对外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和现阶段的卖点,参与的目的更多在于摸底和紧跟,以及提升自身对外的含金量。但在产业整体环境好转的情况下。稳定的用户群就是他们开展运营的强大优势。
以上三类是05年厂家的三大走向。各有优劣。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各类厂家尤其是第一类之间的节目雷同性很强,用户选择软件还只是凭第一印像,而不是根据特色来细分。导致用户的忠诚度就差,流动性大,使得用户规模都是表面数字而并不能带来同质利益。而且彼此间盲目追求用户数量,节目盗版攀比,引发业内的恶性循环潮。使得赢利模式模糊。打个比喻,就象街头耍把戏的,围观者甚多,叫好声不断,但到来收钱的时候,人人都作鸟兽散,涌到下一个还没收钱的把戏场去了。
赢利模式始终是困扰P2P厂家的一大难题。从现在来看,还是不明朗。个人认为最终还是得在摸索中明晰。但有几个前提要注意:
1、 内容一定要合法,可以在起步阶段打些擦边球,但一定要注重版权,否则再好的模式在审查面前都是纸老虎。
2、 要形成自身的特色,以便形成一批稳定的用户群作为发展的核心。
3、 在扩大用户规模基础上注重用户的粘稠度。
4、 厂家技术服务一定要跟上,要多加强彼此间的交流。
5、 要和网络运营商共同发展
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是未来收益的前提,赢利不是马上就实现的,但如果有规模性的高质量用户,那怕一人收一块,那说不定也就是赢利的开始。而在没有发展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这就是必然赢利之路。
2006年将是P2P行业逐渐从无序走向正规的开始,各项监管手段也会逐渐出台,运营商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能否进一步做大。P2P市场必将面临一次洗牌的过程,众多的P2P厂家最终只会是少数笑到最后,也就是所谓的P2P寡头。这符合产业发展的进程,同时这一厂家结构也是符合国家对这涉及舆论宣传的产业管理上的利益考虑。
06年是版权维权年,更是世界杯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对厂家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各路阿耳戈英雄能否顺利取得金羊毛,就在于各自的市场策略和对赢利模式的探索。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