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等待大的》大的要来了,我先润了
·曼德拉效应
·备忘:无人机相关知识
·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
·投票决策中评委人数的选取逻辑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25年新版
地面数字电视:2008年布新局!
2008/3/18 8:34:19
 

摘要:很难说香港的率先开播,是否成为央视在北京试播的催化剂,但香港采纳国标的科学论证过程颇值得借鉴。可是,其应用模式选择与中央政府的差异,又平添几分隐忧



--------------------------------------------------------------------------------


    倒计时从2007年12月18日开始。近日,经广播电视规划院一年多测试之后,广电总局向发改委提交报告,确定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播出的7种模式;并向相关部门发放了配套标准征求意见稿。

    07年12月31日,香港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正式开播。

    200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开始试播。

    2008年1月上旬,记者独家了解到,广电总局将按照公益性运营的基本原则,年内将规划全国性地面数字电视播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公共电视服务。

    2008年1月18日,首枚真正意义上的国标单多载波融合芯片——卓胜微电子的MXD1320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并向公众发布。……

    08新局,震撼开场。

    香港的经验与担心

    很难说香港的率先开播,是否成为央视在北京试播的催化剂,但香港采纳国标的科学论证过程颇值得借鉴。可是,其应用模式选择与中央政府的差异,又平添几分隐忧。“我们刚从香港回来,特区政府对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的开播十分重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健博士笑着对记者说,“特首曾荫权亲自主持开播仪式,媒体和市民都十分关注。”

    开播之后,首批覆盖范围包括九龙半岛、香港岛北部、沙田部分地区和大屿山东部,覆盖香港总人口的一半。“无线电视”与“亚视”共同兴建了6个数字广播发射塔,播出4套标清和2套高清频道,采用国标中的多载波模式。“选择什么标准,香港人一切按照测试效果来,最早倾向于采用欧标DVB-T”,宋健回忆道,“2006年8月国标发布后,11月间去香港进行技术交流时,OFTA(香港电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不管国标还是欧标,必须经得起实地测试,还得有足够的接收终端市场支持,这是我们的遴选原则。”

    事实上,国标中的多载波及单载波方案,在香港地区都进行过测试。

    2006年12月~2007年3月,香港对多载波国标模式进行了多次测试,并于6月份将测试数据全文公布在OFTA官方网站。“根据测试结果,香港认为国标整体性能优于欧标。并且,2006年12月时,内地30多家机顶盒、一体机厂商专门组团去香港参加设备展,也打消了OFTA对是否有足够终端支持的疑虑,最终决定采用国标。”

    “当时,虽然配套标准仍悬而未决,但根据港府在2004年发布的《数码(数字)地面电视推行框架》,最迟必须在2007年底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因此OFTA决定先做起来再说,”宋健告诉记者,“在模数同播的过渡期内,频率紧张是共性问题。所以OFTA在信源编码格式上放弃MPEG-2、采用H.264。”

    2007年上半年,香港方面与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就终端的测试认证,达成合作框架协议。但在协议中,并不要求终端厂商参加强制测试,自愿参与且通过测试者将会贴上认证标签,供用户识别。“首批主要测试标清基本型机顶盒、一体机+高清解码芯片,”宋健说,“当时共有23家厂商参测,16家的产品通过测试。”进入2007年12月,大量机顶盒和一体机在香港上市,厂 商自主销售、招数百出,价格也在竞争中迅速下降,机顶盒三周内折价近一半,从2998港元降至1690港元,促使信号覆盖地区的终端快速普及。

    “其实,香港方面也很担心两点,”宋健告诉记者,“首先是其所选的具体应用模式是否为中央选定模式的子集,如果不是,终端厂商是否愿意单独为香港市场生产终端产品?其二,广告是电视台的核心收入来源,如果模式不同,信号即使覆盖到珠三角地区,但受限于终端接收的阻碍,商业价值势必大打折扣。”不过,结果确实是不一致。“我们向发改委提交国标播出7种模式的技术文档后,在第一时间就与香港方面进行了沟通,”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姜文波遗憾地说,“当时建议香港在具体模式确认后播出,但对方确实已按计划做好了准备,将来只能向这7种模式靠拢了。”其实,担心的并不止香港。

集结号吹响

    对于各地的移动电视运营商来说,全国性播出体系的建立、频段资源的回收、国标应用模式的规范,都使2008充满不确定性。截至2007年底,全国移动电视公司的数量,已从2005年的20多家

    猛增至70多家,通过因地制宜地探索商业模式、多家已进入赢利周期。但随着广电总局对全国性地面数字电视播出体系的统一规划,公益性播出会与既有频道争夺用户眼球,下一步的频率规划可能回收正在占用播出的频率——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影响因素。

    “我们07年底刚向市广电局打了报告,想组建地面电视运营公司,通过3个频点搭建覆盖全市的单频网,”浙江一家地级市广电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新的频率规划出台,很可能我们的计划要重新修改。”并且,在2007年中,已有一些地方的移动电视运营商开始向国标系统迁移,其所选具体应用模式可能不在总局确定的7种模式内,这也需要再次转换。

    “从全球来看,地面电视都是作为面向公众的公益服务来提供的,”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对记者说,“这与其技术特性密切相关。”“地面电视会占用大量的无线频率,这是国家无偿划拨给广电的宝贵资源,以确保所有公众的收视权益,”王效杰说,“每年广电系统只是象征性地为此缴纳一点费用。而划拨给中国移动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频率,带宽比广电少很多,但因为是提供商用服务,中移动每年要向无线通信委员会缴纳上亿元的频率占用费。如果广电把应用于公益服务的频段资源全投入商业运营,需要缴纳的费用是天文数字。”

    基于此,近几年来各地纷纷上马移动电视公司、展开圈地运动,实际上一直存在隐患。“频率的占用是要肩负责任的,占用了某个频段,就要负责提供相应的公益播出服务,不能加密,也不能向老百姓收费,”王效杰明确表示,“关于不加密,也与无线发射的特性有关,尤其是在两个或多个城市结合部,只要发射机采用相同模式发射,用户就可以任意接收其中一方信号,但如果加密,必须从不同地区的运营商处购买智能卡,地面电视的公共服务属性就得不到保证,运营商的管理也会遇到麻烦。”

    “目前,全球只有意大利和英国的地面数字电视采取了加密策略,”姜文波告诉记者,“但平时的节目也都是免费收看,只有在足球赛季中,因为内容公司对商业转播的买断经营,才要求用户买卡观看。”所以,为了统一规划全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播出体系,广电总局正在与财政部积极沟通,由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发射机等设备,在全国37个省会城市建立地面数字电视集成播出平台。
    “从模拟转向数字,一个发射机能播出更多节目,”王效杰说,“不单有央视,还有本地节目;不单有标清,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上高清。规划出两个全国性频段进行模数同播,在较长的模数过渡期内,保证开通城市的用户都可以免费收看到6套数字电视节目。”

    另外,对于商业资本的介入问题,如华视传媒、巴士在线、世通华纳等运营商,在近2~3年内都与多地广电达成合作,展开地面数字电视的商业运营。但按照总局的规定,随着技术上的频率重新规划,合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将再次接受审核,具体由社管司负责。

    “预计全国的无线频率规划将在3年内完成,每个地区必须拿出两个频率保障全国平台的公益播出,”王效杰告诉记者,“实际上,当初在批准各地进行区域试点时,已经把这些政策讲的很清楚了。”

    根据政策的动向分析,各地移动运营商的日子恐怕要“从紧”。首先,移动电视的商业价值根植于频率资源,如果资源减少甚至被全部收回,自然是无本之木。其次,随着6套公益节目通过全国平台播出,势必冲击各地的自办频道。而前期各地运营商已为这些频道投入不少,注意力的可能性下滑,势必影响其广告价值,拉长了投资回收期。对于车载业务而言,还要考虑到每年支付给公交、出租公司的“上车费”,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不过,地面数字电视的全国“集结号”也不可能一点不考虑地方的利益。据记者分析,这个平台除国家财政出资外,不可避免要将地方广电也纳入股东层面,如果将原有的区域运营商吸纳为新播出机构的组成部分,可能造成的影响会降到最小。但是,有线行业的“条块分割”实际上在地面行业也有映射。比如,经常会出现省和市移动电视共处一城、相互竞争的局面。

    所以,全国地面数字电视播出体系平台的建设,恐怕在2008年展开后,在实施操作的流程上,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融合芯片:为运营和产业解套

    真正意义上的地面国标融合芯片,为整个运营界和产业界彻底解套!面对济济一堂的媒体记者,杨

    知行教授显得很激动。“社会上,把地面数字电视国标说成两个方案,甚至说是清华的国标或者是上海交大的国标,卓胜微电子打破了这一个说法。在基本没增加芯片面积且功耗很低的条件下,卓胜

    微电子这款融合芯片有效地解决了DTMB单、多载波接收无法融合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力地证明了融合方案的可行性,打破了一个神话——国标是分裂的、很难融合在一起的。卓胜微电子从技术上证明了不是这一回事,证明了国标是一个整体、单载波和多载波是处理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杨知行说。

    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第一起草人、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知行教授做上述发言的场合,是08年1月18日下午的“国标全模式接收芯片(MXD1320)产品发布会”。

    就在当天上午,上海浦东新区科委组织了MXD1320芯片项目验收会。

    以国家数字电视特别工作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首的7人专家组,对该款芯片进行了论证评估,得出的结论为:“该项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芯片资源高复用度的创新算法,解决了国标DTMB单、多载波接收融合的技术难题。设计了国标DTMB全工作模式的接收芯片,满足了目前广电部门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并且,目前该芯片在面积和功耗上处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卓胜微MXD1320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澄清了一个概念——国标并不是两个系统!很多人都说,没有全模式芯片,产业化没法做,现在就没有借口了,大家的关注焦点就应转向大力推进产业化了。”杨知行强调。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来源:中国数字电视   

 

  上一篇:移动电视快速赢利的三个策略
  下一篇:全球广播电视数字化的现状与未来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