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等待大的》大的要来了,我先润了
·曼德拉效应
·备忘:无人机相关知识
·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
·投票决策中评委人数的选取逻辑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25年新版
一路坎坷一路前行 中国互联网今年二十一岁
2008/11/10 10:39:11
 

  1987年,一封从北京发往德国的电子邮件,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门。而就在9年前,中国开始全力推进改革开放———这被看作是新中国历史的拐点。

    互联网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门户,互联网是中国观察世界的一扇窗口。当他悄然洞开的时刻,恰逢这个国家经历了对理想探索的阵痛之后,社会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巨大的变革,冲击着人民的心灵。

    改革开放30年打开了国门,许多新鲜的事物随之涌入。因此,一些有相当知识基础和社会关系积累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这个全新的领域。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而言,改革开放催生了互联网商业,并为其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互联网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这只蝴蝶 瀛海威那段历史

    1994年底,张树新跟丈夫一起去美国游历。在一位同学的家里,她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讯录,由此了解了美国一家Internet接入公司。

    那一刻,互联网这只“蝴蝶”飞进了她的心里。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一个比她正在做的传呼机大上许多倍的生意,更重要的是,这在当时中国是一个可以从“鱼头”吃起的全新行当。

    1995年初,张树新把全部家当抵给了银行,到手1500万元人民币,以700万元注册了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此时,距1994年4月20日NCFC(国内第一个示范网络)接入Internet还不足一年,被视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其科技人员大多连电子邮件的账户都没有。瀛海威迅速开了个电子邮件商务中心,把电子邮件和电脑、modem一起搭配出售,赚取了入行后的第一桶金。

    做着做着,张树新有了更大的想法———自己建物理网。她先到中国电信租用了DDN(数字数据网)专线和所有的电话中继线,然后购买设备、路由器、系统软件等,组建了一个与中国电信并列的互联网络系统。

    张树新扛起了网络的大旗,瀛海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让普通民众逐渐认识了互联网这个曾经陌生的名词。

    “当时,为了免费上网,很多人在赢海威门口排队,风雨无阻。”这样的场景,已经深刻在很多老网民心里。但最后,瀛海威却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悲情故事,1998年6月,由于亏损严重,并且后继资金匮乏,大股东与张树新产生冲突,张宣布辞职。

    外界总结了瀛海威失败的原因,比如曾耗时三年,耗资千万打造的容200个网页、500幅图片、10万多文字于一题的“网上延安”,这种如今很常见的网络“专题”在当年却遭遇了点击率的“滑铁卢”;还有花巨资集合大量精英开发的“网上缴费系统”当时根本无人问津等。

    张树新则讲述了这样一个桥段:“当时电信体制是垄断的,我们每条电话中继线的月租费是60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这条电话线24小时全占线,客户交给你很贵的钱,也是永远赔钱。所以我当时闯过电信总经理办公室,跟他们讲,你们这样下去会是中国信息产业的罪人。对方笑了,说我佩服你,但是我们的财务不归我们管,归财政部,我们并不是企业。”

    中国科学院背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些人认为,瀛海威的失败或多或少与当年尚未改革的电信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互联网从科研机构走向商用,达到如今的繁荣,同样源于电信。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当时,这个互联网建设工程需要有人为电信做相关培训,Sprint找到了亚信股份公司,由此迈出了中国互联网商业的步伐。

    虽然只有7个受训的学员,亚信团队却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准备出了三厚本资料。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Sprint选择的中国分包商没有能按时完成分包任务,这个任务最后转给了亚信,亚信借此成为中国Internet基础建设的头牌,并一直靠这个业务模型杀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说到亚信,就必须提其创始人之一,中国网通的前CEO,现任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的田溯宁。相比张树新,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两人有许多共同的特质,至少,都具有中国科学院的背景。

    田溯宁在中科院念的研究生,海归后与丁健等人联合创办了亚信,之后又随严义埙、侯自强创办网通,其中,严义埙是中科院的副院长,而侯自强是中科院关于宽带方面的著名科学家;张树新是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一个女学生会主席,其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体系的报纸和管理部门都有过从业经历。

    这样的“烙印”,对中国互联网最初的从业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和大多数高科技产业化的路径一样,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走过了一条从军事化到科研到商用再到民用的路径。纵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科院被反复提及,是中国互联网初期建设的主要推手。而具有相关背景的田溯宁和张树新,也做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

    所不同的是,田溯宁是在帮电信做,而张树新是与电信对着做。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很难说谁对谁错,但结果截然不同。

怀着梦想与憧憬 英雄辈出的年代

    1997年至1998年间,瀛海威从鼎盛逐渐走向没落,与此同时,一大批年轻人带着梦想与憧憬踏上了中国互联网的征途。

    1997年5月,一个名叫丁磊的宁波青年敲开了时任电信广州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的大门,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他那份关于丰富Internet内容的建议书,并成功说服张给他即将创办的网易公司提供办公室、服务器和线路。

    1998年年初,张静君在丁磊创业资金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签订了一份163电子邮局的系统解决方案,这套方案连硬件、软件系统一共卖了119万,其中硬件成本就需要100万,因此,丁磊并无多少收获。但这个样板工程一出,网易的生意开始好了起来,其他城市的电信数据分局纷纷上门拜访,要买网易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

    丁磊的成功带动了很多人,就在其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大行其道之时,一个叫马化腾的年轻人也决定自己开公司,取名腾迅。几乎在同一时间,自称“如果说方正只有一个高级程序员,那就是我”的周鸿祎也决定自己干,注册了一家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3721。

    就在年轻一代崛起的同时,中关村的老一代程序员也在积极地投身互联网,他们中最有名的一个叫鲍岳桥。1998年3月,他和两名志同道合者凑了20万元,在北京上地的一家旅馆租了一个简陋的房间,不声不响地成立了联众;谁能料到,今后他们能做出著名的休闲游戏中文平台———联众游戏。

    1998年,一头一尾诞生的两家公司都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品牌,一个是搜狐,一个是新浪。

    海归浪潮的兴起 紧抓商业的时机

    1999年,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火了。这个有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中国互联网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CEO等诸多身份的男人,以高姿态出现在各类报纸上,随即,一股海归潮汹涌而至。

    “为什么回国?”电子商务网站———e国老总张永青背靠在柔软的老板椅上这样回答疑问者:“有一天我登陆搜狐,突然发现上面有一个酒瓶在晃,我知道坏了,再不回国就什么都赶不上了!”这个酒瓶,是北京牛栏山二锅头的广告。

    深怕赶不上商机的还有张朝阳在MIT的一个同学黄沁。回国后,他创办了一个叫网大的网站,口号是“世界不大,网大”;这家网站因推出中国第一份大学排行榜而名噪一时。其实,早在张朝阳为了筹建搜狐而四处找投资的时,黄沁就慷慨地拿出了几万美元,2001年6月,黄沁担任搜狐的董事,一直到现在。

    1999年9月,哈佛大学毕业生唐海松在上海创办亿唐公司,他和伙伴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办的那家叫亿唐的网站被定义为“明黄一代”的时尚工厂,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亿唐的,作为考试委员会授权的网上成绩查询媒体,四六级考试结束后其点击率会明显上升。

    在那批海归中,当初最有名的是ChinaRen的三剑客———来自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的杨宁、周云帆和陈一舟。短短9个月,ChinaRen就名列全国前十大中文网站。更重要的是,此三人在今后的互联网中依然不断地“兴风作浪”,其中,杨宁和周云帆联合创办了日后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空中网,而陈一舟则成立了web2.0的代表性网站千橡公司。

    但以现在而言,有名可能得用“李彦宏第二,无人敢称第一”。1999年10月,李彦宏受旧金山领事馆邀请随留美学生代表回国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自1995年起,李彦宏都要回国一趟,但这次感觉不一样:“一是,这次是政府请我回来;二是,我正想离开原本服务的公司,考虑是否回国创业”。这次回国后,李彦宏说服他的朋友徐勇,和他一起创办了百度。
上市敛财笑口颜开 痛苦迎接网络寒流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中华网的上市,牵动了中国互联网的神经,资本运作之手开始大行其道。

    2000年5月,经过精心准备,新浪也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之后,网易、搜狐也跟随其后,至此,由传统媒体催生养大的三大门户开始不再仰传统媒体鼻息,与之分庭抗衡。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启动了一个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计划———移动梦网,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移动梦网最先从广东推起,腾讯和网易都曾是其一大客户。不过,在这拨移动梦网带动的财富机会中,最大的受益者是TOM在线和空中网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都由此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但幸福的日子并没有过得太久,互联网的寒冬随即而来,纳斯达克市场暴跌让以三大门户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业在2001年进入低谷———搜狐遭遇北大青鸟的收购;新浪再次出现CEO变更事件;最郁闷的要数网易的丁磊,他的公司因为假账事件而被停牌。

    祸福相倚,也就在200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几个角色都在最艰难的时候完成了华丽转身。丁磊把网易总部搬回广州,在这里,他收购了天夏,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话西游的开发团队,这之后成为网易最重要的摇钱树。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启动回到中国计划,砍掉诸多海外机构,收缩战线,并在内部进行整风,这种主动收缩让马云得以度过“冬天”,并在来年推出诚信通。李彦宏主导百度从一个搜索引擎提供商转变为一个直接面向用户服务的搜索引擎公司,推出竞价排名。

    当然,回首看来,最幸福应该是马化腾。2000年的时候,他分别找过新浪、中华网、广东电信等,打算把QQ作价100万出售。幸运的是,当时最接近成交的价格仅仅60多万,马在清点电脑桌椅时心生不甘,临时收手。结果,次年马化腾便拿到了第二轮投资,腾讯得以有钱继续养大QQ,并使其成为了一台超级赚钱机器。

    网络游戏的传奇 阿里巴巴的奇迹

    当移动梦网让中国互联网行业集体“打上鸡血”的时候,一个叫陈天桥的浙江人则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暴利产业———网络游戏。

    作为《传奇》游戏的运营商,陈天桥在支付完基本运营费用后,手上并无多少现金,但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商业智慧,首先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戴尔,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对方一看是国际正规合同,于是同意了;然后拿着服务器的合约,找到中国电信,最终拿到了两个月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有了韩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务器厂家和中国电信的支持,陈天桥又取得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单机游戏分销商上海育碧的信任,让其代销盛大游戏点卡。

    2 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公测,2个月后正式收费,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40万大关,全国点卡集体告罄,资金迅速回笼,盛大安然度过了这场生死玄关,并最终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和中国互联网决定性力量之一。

    其实在陈天桥之前,丁磊的网易已经靠网络游戏赚钱,成为其股票复盘的最有力保证。但网易毕竟有用户基础,门槛太高,很难被仿效。而盛大和陈天桥的成功则让很多网络游戏的窥视者找到尾随而入的理由———九城迅速加入,金山宣布转型做网游,网龙、完美时空、巨人先后创办。

    依靠着移动梦网和网吧体系的推动,中国互联网迎来了第二春,马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1999年初,马云在杭州纠集旧部创办阿里巴巴。当时,即便是电子商务这一垂直领域,马云都难称得上是领袖,当当的俞渝、卓越的陈年、惠聪的郭凡生、易趣的邵亦波都要比他有名。不过,到了2005年前后,他们所有人加在一起都不如马云有名,那一年,他用淘宝打败了易趣,同时又收购了雅虎中国。2007年年底,马云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并以近2000亿港币的首日收盘总市值创下记录。

奠定基础的政府之手 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

    张树新、田溯宁、丁磊、张朝阳、马化腾、马云……这群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互联网风云人物,至今依然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导者。在他们探索、成长、发达或没落的过程中,商业和文化推手的痕迹一览无遗。

    但是,我国互联网的成长,这些互联网风云人物的出现,与我国政府对互联网发展持之以恒的支持同样息息相关。

    其实,说到互联网风云人物,最早的两位当属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正是他们二人于1987年9月20日,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从北京向德国发送了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门。

    此后,中国科学院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中开始扮演引领者的角色,以一个尝试者的姿态逐步摸索了一条进入世界互联网大家庭的途径。其中最有名的是有我国Internet先驱者之称的“两钱”———钱天白和钱华林。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等人代表中国完成了顶级域名.CN的注册,从此,我国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但域名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4年后,在他的努力下,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一次国际互联网会议上,钱华林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我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但被告知,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但一年后峰回路转,当他在国际会议上再次提出该问题时,获得了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为今后中国最终连入Internet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也是在1993年,我国政府正式走到了互联网建设的幕前,时任我国政府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其主持的会议上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同年8月27日,时任总理李鹏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费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同时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支持和投入,金桥工程完成了一期工程并制定了“十五”目标,为我国互联网发展和信息产业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除了基础建设,政府重视互联网发展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设置了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以管理互联网这一朝气蓬勃的新生儿。

    1993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1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2月27日,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成立。

    1997年6月3日,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科院在其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CNNIC工作委员会。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第二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正是这些相关部门的成立,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 考验法律该如何应对

    2001年,金山反病毒专家李铁军刚到金山公司上班时,吃惊于金山毒霸病毒库里的病毒数量———有上万种;可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7年后的今天,金山毒霸一个月截获的新病毒就能达2万种。

    据金山毒霸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病毒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30日,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木马1242244个,超近5年病毒数量总和,较去年全年病毒、木马总数增长了338%。

    “每年都会有一两种病毒让人印象深刻。”李铁军说,“有国外进来的病毒,例如2003年的蠕虫王,也有本土制造的病毒,例如2006年的熊猫烧香”。

    “早期的计算机病毒主要以感染性病毒为主,其特点是攻击性和破坏性强,导致系统无法操作,甚至崩溃;如今,病毒以趋利性为主,侵入电脑时让使用者无知无觉,并且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李铁军介绍说,这一变化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与时俱进。

    其实,早在1994年我国第一部与计算机相关的法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就有涉及计算机病毒的内容。

    由于当时的病毒特性以及危害性并不严重,条例将计算机病毒解释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而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数据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也仅仅是罚款等行政处罚,与当时尚未有相关规定的刑法也无衔接。

    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病毒开始呈现几何增长的势态,1995年蠕虫病毒,1996年视窗病毒,1997年“邮件炸弹”,病毒开始横行。

    1997年被中国邮电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称为关键性的一年,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被纳入刑法,对一些通过计算机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有了全面的规定。

    “问题是,现在病毒发展成了各种各样的恶意程序,例如远程监控程序等,如果依然以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去执行,法律对这些恶意程序就无法适用,因为它们不具有早期病毒的一些特征:可能没有复制的功能,对系统文件也不造成任何伤害,但它们却造成了用户信息的流失。”刘德良建议说,要让相对保守的法律赶上迅猛发展的技术,则立法时不应当使用特定技术背景的概念。

    在最近这次刑法修正中,他提出将计算机病毒定义为“有害的、恶意的、违背终端用户的意愿,对硬件或信息造成危害和隐患的程序”。之前,他也曾在多个场合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正面回应。
    一段网络发展史 一段法律发展史

    2000年是我国互联网法制建设的大年,全年有9部法律法规集中出台实施,包括国家保密局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其中电信条例属于我国第一部管理电信业的综合性法规,标志着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也正是由于诸多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互联网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而十年前,网民的数量才210万。

    一位网友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早上起来、上班后、下班后做的事:打开电脑,泡杯水,上网。”2007年有网站做过这样的调查:如果没有网络。60%多的人表示将无所适从。

    网络已经融入了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相伴而生的法律问题开始出现:网上购物要谨防怎样的风险?谁来为网络游戏中的装备被盗负责?网上“恶搞”他人的作品是否违法?“人肉搜索”是否需要限制……其中,民商问题是互联网法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刘德良介绍说,电子合同的出现最早影响了互联网中民商法的发展:“早期的合同都是订立在纸张上的,数字化的语言是否具有法律效率一时成为法学界争论的焦点,1996年,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国在1999年合同法中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000年前后,网络上的知识产权问题开始突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很多研究网络法的专家都有知识产权的背景。2001年10月,“信息网络传播权”正式列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使今后网络传播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有法可依。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至此,热及一时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完美落幕。

    但新的问题又开始不断地涌现,“垃圾邮件、虚拟财产、个人信息商业化和非法交易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分众’传媒事件”。刘德良说,目前迫在眉睫的是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上承认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把其作为个人财产加以保护。除了法律条文的完善,司法实践中也出现大量与互联网相关的案例。

    “面对网上出现了较多的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大量利用网络攻击他人名誉权的案件,省高院的领导和我院领导都有这样的想法:如何通过司法实践进行遏制。”2008年10月22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一名法官对记者说。今年3月,该法院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网络法庭。

    “自网络法庭成立以来,共审理了10多起案件,其中以侵犯名誉权、垃圾短信、虚拟财产的案件为主。”该法官介绍说,“这类案件有两个特点:当事人举证难和查找侵权行为人难,审理这类案件通常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审理其相关的案件也存在法律适用等诸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该法官说。

    其实,对于整个中国而言,都处于学习和研究互联网的过程中,如果从1994年NCFC接入Internet算起,中国互联网才发展了14年;即便从1987年第一封电子邮件算起,中国互联网也才21岁。作者:林军 周斌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来源:法制日报   

 

  上一篇:拷贝江苏模式 广东有线整合“曙光乍现”
  下一篇:我国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研究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