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广播网(CBS,哥伦比亚广播网;NBC,国家广播网;ABC,美国广播网)的晚间新闻均于每晚6:30播出,时长30分钟。长达50年的时间里,这三档新闻节目曾经是最为权威、客观的新闻的代名词,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也是美国人晚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兼主编职务的新闻主播更是具有舆论领袖的作用。20世纪50~80年代CBS《晚间新闻》的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则是美国广电新闻界教父级的人物。英文中用“anchor”一词形容新闻主播始自克朗凯特,借指他的作用好像是接力跑的最后一棒运动员,站在新闻的终端,将之前所有环节的努力汇聚为结果传达给观众。然而今天,晚间新闻不断走向衰落,它的垄断时代和黄金岁月已经一去不返。
晚间新闻的衰落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在过去的25年中,三大广播网晚间新闻观众的总人数每年下降100万。“2007年,三大广播网晚间新闻的观众总人数为2310万人,比2006年又减少了120万人。”①今天,三大广播网晚间新闻的观众总量,还不如当年CBS《晚间新闻》一档栏目的观众多。二是晚间新闻观众的平均年龄已达到61岁。二战后,美国迎来一批“婴儿潮”。晚间新闻与这批婴儿共同成长,一起慢慢变老,却逐渐被年轻人遗忘。这造成两个直接后果:第一,节目受众消费能力有限,广告多为药品、生活用品,而非银行、汽车、保险等;第二,缺乏潜在观众的培养空间。
40年来,晚间新闻的模式从来没有改变过:继承克朗凯特的“头版”新闻样式;坐镇纽约的主播,同时兼任新闻主编;设在华盛顿的分局,拥有来自国内外记者的报道。三档新闻栏目从结构到内容都极为相似,在外交、教育、政府等领域有着相同的报道比例。2007年,“三档栏目共有2303分钟报道伊拉克战争,他们相互之间仅差了8分钟。”②
2006年9月,CBS以1500万美元年薪从NBC早间新闻节目《今天》挖来凯蒂·库里克,使凯蒂·库里克成为晚间新闻史上第一位独立女主播,并获得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最高收入。CBS希望通过她轻松、亲切和甜美的风格,打破晚间新闻的沉闷、严肃。凯蒂·库里克加入后,CBS《晚间新闻》从形式到内容尽量变软:休闲放松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访谈,甚至在节目的尾声,库里克一反翻阅稿件、整理资料的常规结束方式,而是放松地倚靠在椅子上。然而,这一方式并不奏效,CBS的收视率跌入20年来的最低谷。
为此,CBS《晚间新闻》迅速启用新的制片人,提高硬新闻含量,加大新闻条数,增加信息量,同时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改变库里克的风格以适应传统模式。一对一的访谈本是库里克最擅长的,然而,2007年全年,“ABC主播出镜采访共有308分钟,NBC共有371分钟,CBS由凯蒂·库里克担任出镜采访的仅有178分钟,只占对手的一半。”③
2007年,在三档晚间新闻中,“ABC的《查理·吉布森今晚世界新闻》拥有838万观众。NBC的《布莱恩·威廉姆斯晚间新闻》拥有829万。
CBS,这一缔造电视新闻传统的广播网,如今拥有最少的晚间新闻受众,它的《凯蒂·库里克晚间新闻》仅有643万受众。”④CBS的失败,使得晚间新闻愈发处境尴尬,进退两难:变革,必须冒着失去原有核心观众的危险;不变,其下滑趋势不可逆转。
晚间新闻不断衰落的趋势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电视新闻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闻频道、新闻栏目的大量崛起,导致了各档栏目收视细分以及市场份额的下降。1978年的美国,每个星期大约有90个小时的新闻节目,包括早间新闻、新闻杂志、地方新闻、星期天新闻谈话,以及晚间新闻。新闻报道节目为40个小时,观众面对大约30个左右的新闻明星。晚间新闻及主播毫无疑问地成为人们的首选。1980年CNN崛起,每个星期提供168个小时的新闻节目。FOX新闻与MSNBC(NBC与微软联合成立的新闻频道)也迅速加入了这一阵营。
2003年,每个星期有1170小时新闻节目,增长了十几倍。新闻报道节目为670个小时。观众面对着几百名主播、主持人。
“1980年,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的市场份额为75%;2000年降至60%。2001年再度降至47%。作为获取信息的源泉,电视网第一次被有线新闻网超越。”⑤
双职工家庭的崛起,工作日的延长,传统晚餐时间的减少,无法维持广泛的新闻观众。此外,晚间新闻只有30分钟,除去广告时间,纯粹的新闻播报仅有19分钟。在19分钟的时间里,以一种浮光掠影的方式,播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深度渴求。
二是网络的繁荣加剧了新闻竞争的激烈。
在网上,新闻时事是最受欢迎的视频内容。“66%的因特网视频观看者选择新闻与时事,超过电影宣传片、MTV和运动类。在430万12~17岁的美国人中,有180万人每周在网上观看一次以上的新闻时事。”⑥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发生后,在各家媒体的报道风暴和激烈比拼中,新闻网站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选择。“4月16日,新闻网站的点击率上升了87%”。⑦
人们不但扩大了新闻的接受途径,而且还在以有意或无意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参与新闻的传播。家用DV、摄像手机等的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信息的捕捉与传播中,“草根传媒”开始兴起。
在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中,一名学生无意间用手机拍摄了一段视频,虽然模糊不清,但依然能听到27声枪响,随后是警察冲向教学楼的画面。
他把视频放在CNN的网站上,随后的8小时,就有180万人点击。电视新闻开始尝试借助业余记者的力量。尽管CNN派遣了100多人前往弗吉尼亚,它的新闻主播依然在节目中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呼吁:“把可能相关的照片和图像发给我们。”4月18日,CNN收到了120多张照片,并且在节目中使用了41张。技术普及的浪潮改变了新闻定时、单向的传播属性,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越来越自由、个性化的方式阅读新闻;另一方面,新闻的互动性大大增强,电视的传统受众,开始卷入新闻的记录与传播中。
三是受众对电视新闻的价值期待发生了转移。
电视网晚间新闻的作用是什么?珍珠港偷袭、肯尼迪遇刺、9·11事件是美国一个世纪以来面临的三大国家危机。对这三个危机的报道,可以折射电视新闻地位的变迁。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人们主要通过电台获得信息。CBS的电视台开始进行实验性报道,故事进展缓慢,图像大量重复,主播开始成为收集并播报新闻的焦点。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被暗杀,电视显示了原始而粗糙的力量:记者在现场,然而没有直播;第一个报道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在几个小时之内,没有图像资料。主播的作用既在于弥补图像的不足,又通过使观众看新闻而不是听新闻的方式,建立起某种深刻的情感联系。当美国人第一次被告知总统遇刺,便从此培养起对晚间新闻主播的信赖感。同时,在这一事件中,电视的传播力量第一次超过电台。
2001年9月11日,电视媒体第一次通过直播,报道一个国家的悲剧。在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北塔4分钟之后、第二架飞机撞击南塔14分钟之前,CNN开始直播报道。视觉形象的力量大于一切,目睹双塔倒塌的观众,甚至不需要任何解说,已经明白了一切。
等到电视网主播迅速反应过来,故事的大部分已经在观众面前展现。此时,主播开始提供背景资料,帮助人们提高对事件的理解力。
然而,一个民族在1963年11月22日从新闻主播那里获取的安慰感,在2001年9月11日没有重现。这一次,有线新闻网的收视份额第一次超过了三大电视网。
9·11的报道昭示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电视新闻的未来。面对9·11事件的突发性,晚间新闻太慢;面对水门事件的复杂性,晚间新闻太短。它为忠实观众所假设的共同兴趣,已经在今天的文化中走向消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成为自己的新闻主编,晚间新闻的观众逐渐老去;它需要人们对主播有个人的情感维系,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不认识对面的邻居。晚间新闻的主播被夹在困境中:24小时有线新闻网以及因特网的详细信息。无论是正常、缓慢的一天,还是9·11般的巨大灾难,几乎没有理由让观众等待收看时段固定的新闻。
在固定时段传播信息的晚间新闻,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已经显得与时代的节奏格格不入。24小时新闻频道CNN,可以在所有的节目中,随时插播重大新闻。FOX新闻频道则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以煽动性的评论见长。
四是主流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使公众产生信任危机。
今天的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既没有麦卡锡时期的政治恐怖,也不像在水门事件中对政府充满质疑精神与追问勇气,而是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政府以预制新闻来操纵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五角大楼编造的新闻曾让媒体多次上当,在这些战争谎言的背后大都能看到布什政府的影子。通过公关公司,开展“舆论秀”已经成为布什政府的拿手好戏。政府各部门向新闻机构发送的“电视新闻”片段的数量更是大幅增加。第二,媒体主动成为“政府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速记员”。为了获得固定的官方信息,新闻界往往不愿意惹麻烦,多数时候仅转述政府信息。虽然美国媒体仍然将客观性奉为职业意识形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界的人员与政府成员之间越来越熟稔。记者变得更加依赖于政府官员和机构,后者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第三,9·11事件的余波及所谓的“国家利益至上”,使美国主流新闻报道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政府口径保持一致。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时,记者缺乏质疑高层的勇气,任由布什政府杜撰出兵理由,新闻媒体由民主的“看家狗”化身为政府的“哈巴狗”。当政治安全与商业逐利成为美国电视的最大追求,它同时失去了公众的忠诚与信任。
五是新闻精英开始逐渐远离平民大众的利益与价值取向。
2007年,美国的主流新闻呈现出话题狭窄、思维局限的明显特征。在三档晚间新闻中,伊拉克战争与总统竞选占据三分之一的篇幅,而都市化进程、法律体系、宗教、交通、教育、种族、医疗保险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却没有引起媒体的足够重视,其报道量都在1%以下。媒体兴趣与公众利益的错位,既是由于这些公众关心的话题,更多的是属于“趋势性新闻”,而不是“爆发性新闻”,其新闻点的观察与获取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与思考,更重要的是源于传媒人士的精英化,甚至是明星化趋势。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新闻还基本属于蓝领阶层的职业。“新闻记者不仅描述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直接参与普通人的生活。”⑧而随着对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媒体从业人员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诚然,记者之间的收入、地位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一名普通记者的年收入只有24000美元,而ABC的著名记者、主播戴安娜·索耶的年薪为700万美元。正是处于这一行业顶峰的人,或者叫“传媒明星”,控制着媒体的主导话语权。其中的一些人,穿梭于一场又一场的演讲之间,甚至与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有着瓜葛与联系。生活环境、兴趣、视角的转移,使他们开始淡忘观众的立场、利益,把新闻当作一项“美差”,而不是诉求真相、记录历史的载体。
晚间新闻的出路何在?对此众说纷纭。在笔者留学美国期间,曾与一些业内人士进行探讨。沃尔特·克朗凯特认为,新闻时间应该扩容至1个小时,以提高新闻资讯的广度与深度。著名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的创始人唐·休伊特则认为,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晚间新闻未来将不得不联合成立新闻中心,共享资源,否则必将消亡。尽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在网络与新闻的大势所趋下,晚间新闻将不仅仅是一个以主播为纽带的制作团队和播出平台,而是走向从网站到手机的多媒体,以内容的打包者、整合者的身份,成为权威的视频集成组织,在个性化的新闻服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陆生 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注释:
①②③④TheStateoftheNewsMedia2008,
an Annual Report on American Journalism,
by Project for Excellencein Journalism
⑤P383,Anch orin gAmerica,theChanging Face of
NetworkNews,JeffAlan,BonusBooks
⑥⑦P11,The Impact of Virginia Techon theNews,
BenGrossman,Broadcastin gandCable,April23,2007
⑧P116,BreakingtheNew s:Howthe Media Undermine AmericanDemocracy,
JamesFallows,Vintage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