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C 2013移动开发者大会于2013年11月13-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逾百位国内外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核心技术专家,以“全民移动,重塑世界”为主题,分享最新实践经验,探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此外,智能硬件、移动娱乐游戏、微APP三大主题峰会成为本次大会新亮点。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发表了题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演讲。他表示,移动互联网前四年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真正的变革从明年才真正开始。他认为移动互联网能达到比互联网远远高得多的高度。最后,他还为创业公司、开发者深入移动领域提供了一些建议。
以下为演讲实录:
汪华:我记得从2009年,我们创新工场刚开始的时候,那一年开始,每年我大概都要到各个场合呼吁一下移动互联网。最早每年都说移动互联网这件事有多好,这个事明年、后年会怎么样。当时大家还是将信将疑,觉得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当时关于移动互联网的预言都比较准确的实现了,从当时几百万,到现在已经5亿台设备。再往后看,10亿手机用户换成智能手机也是指日可待。我们当时做的公司只有几万用户,到几百万,到最近几千万用户,最好的两个项目已经拥有上亿用户,最好的公司一个月有数千万的利润。在不到四年的过程中,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正在想,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已经做的人在想,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在我看来,移动互联网前四年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市场教育的过程。真正的变革我认为从明年才真正开始。我们站在一个巨大变革真正的门口,移动互联网虽然已经有5亿台设备,5、6亿用户,移动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对社会真实的影响力来讲还是比较小的。过去几年互联网,我们一直认为互联网很大,非常非常的重要。但实际情况,在过去几年,到去年为止,互联网在很多很多的行业实际上都没有触及,在很多互联网触及的行业,做得比较好的行业,像旅游、电子商务等等,互联网实际上只是占不到10%的交易量。那些巨头,比如BAT(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他们百亿的营收,和传统企业,比如中石油、房地产等等来比,都是相对比较小的数字。到现在为止互联网占国民经济不到10%。
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如果从对交易、决策影响、很多行业真实的经济层面的影响,目前也只是互联网的十分之一,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真正从经济交易、商务的角度来讲,只是国民经济的1%。
但是互联网将年达到10%,移动互联网在我看来能达到比互联网远远高得多的高度。因为移动互联网无论从应用场景、数据收集,还是对于各种各样的实体的把握和控制来讲,实际上是远远大过互联网的。最近流行很多的应用就是例子。互联网时代可以让每个司机都用移动互联网来进行交易吗?传统互联网无法踏足应用的行业,移动互联网都可以应用到交易合决策过程中。
以前互联网踏足的,但是影响不深的行业,移动互联网会让它翻5到6倍的增长。在接下来5、6年,移动互联网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不是互联网的10%,是50%,60%,甚至更多。我们移动互联网设备,包括手机、平板、各种各样的硬件,就像黑客帝国似的,它会让一个小的圈子,变成控制整个中国的经济。
在移动互联网向所有领域蔓延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对这个行业进行完整的再造重构,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在前段时间,在手机制造里,还是最近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像嘀嘀打车,移动互联网无论进入到哪个行业,都会给那个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现在就站在巨大的变革的门口,我们开发者,只是移动的开发者,接下来几年,我们不仅仅是移动开发者,我们会跳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我们会成为中国经济行业改革和革新的真正的推动者。
说到今年,今年的移动互联网从平台级的机会来讲,巨头非常强势,阿里购买的十几家公司,我们创新工场几十家公司,几乎每家都收到了巨头的收购邀约。过去四年在很多垂直领域,诞生了几十家数千万或者上亿级的APP或者平台公司。大家整体感觉,移动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挤了,在大的平台级入口,用户平台、社交平台、基础设施,都有公司在那里站着,都有人已经做了。
我现在该做什么呢?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或者开发者,或者是新技术移动行业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互联网的时代,2005、06、07年,当时做互联网的人也都有同样的迷茫,一堆门户公司做了门户,当时我们都在开玩笑,有什么是腾讯不能做的?当时就觉得互联网创业没什么可做的了。
最近半年我们上市的公司,或者即将上市的公司,比如说58同城、去哪儿,这些公司都是新做起来的,而且他们都创造了很高的价值。如果大家看到平台级的机会,或者通用级的机会已经变得很挤了,从坏的角度来讲,会逼着我们所有的移动开发者,真正往移动互联网的深水区会推进,更深入、更线下、更好的地方推进,而这些领域是那些平台公司不会真正涉足的,这些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证明了能出十几个,或者更多的十亿美金的公司。而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因为移动互联网能进入更多的行业、更多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在垂直领域和深水区,可以创造十几个十亿公司,甚至更多。
从好的角度来讲,正是因为以前先行的公司和那些巨头,已经把数量平台搭得很好,社交平台搭得很好,基础设施,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搭得很好了,反而为我们进入深水区打好了非常非常好的基础。
上市公司他们的创始人,我跟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比如说这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创业和起步的时候都非常依赖搜索引擎,如果没有搜索引擎他们能做成这样的样子吗?不可能。对所有移动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反而是最大的利好,因为他们已经把所有的东西搭得很好了,因为他们已经把市场教育好了,因为他们已经把各种各样的难题都解决好了,我们反而可以非常轻松,非常容易的安安心心在这上面,构建一个真正好的能挣钱的生意。
从今年往后看,我们做移动互联网有什么更深入的地方可以做?垂直工具、垂直社区、O2O,这些就是我认为在接下来两三年新进入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
垂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垂直人群,一部分是身份垂直需求。虽然这些平台名公司很强,但是他们具体到特定的人群,比如说儿童、青少年、学生、商务人士、甚至更小众一点的,比如爱好者、同性恋,你能想到各种各样的人群,他们真正内在的需求还没有被服务好。从细分需求的角度来讲,我举的四个互联网公司上市的例子,就是做垂直细分需求的例子,吃喝玩乐、旅游、教育、汽车、房产等等的需求,到现在为止还是非常非常的空白。想要做这块,是有径可寻的。做好互联网公司,有几个要点:
第一,当然是要跳到一个垂直里面去,真正把需求理清。
第二,你能做出很好的、让用户反馈回来、有高黏度的产品。
第三,你要非常玩得转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体系。当年互联网那套做法,你搞定一个用户需求,然后我做了一个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出一个产品,我搞定搜索引擎,我特别会做门户,我把用户从大平台里导到垂直平台里,我把用户都留住,让他们产生交易,产生收入,这就是当年互联网做垂直的做法。
放到移动互联网里面,虽然很多的东西变了,比如流量平台,已经不是搜索引擎能获得的,流量平台可能会变成应用商店、微信这些垂直平台,但本质上这些做法都没变。
所有的垂直公司真正崛起的时间,正是从2005、2006年开始,正是这些大众的流量平台已经成熟和奠基的开始。所以现在开始做这个东西是最好的时机。
再来看O2O,手机可以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小的商户。从另外一端来说,非常多的消费群体,以前互联网不能覆盖的,移动互联网也非常容易覆盖,消费端都能完成的形成一个闭环或者形成一个交易。
O2O是移动互联网里巨大的机会。如何做?有两点:
第一个平台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把非常零散的供应商,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一个手机,一个数据套餐,就能整合到你的平台上,通过你的软件和平台,规范他们的流程,标准化服务,然后再接到非常大的流量平台上去,高效促进效益。这套做法在过去一年里,嘀嘀打车已经做到了。再往后的话,实际上远远不只这些模式,任何的个人,或者是中小服务业者,都能用同样的模式把他们组织起来,直接向用户服务。虽然你组织一堆代驾司机,你组织一堆摄影师,你直接提供服务,绕开中间环节,比如那些影楼、调度中心,实际上都是不需要的。O2O的公司可以通过他们,直接把个人服务业者和消费者直接打通。这个领域里面,除了这三个例子,接下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无论是巨大的还是小的领域都可以做。
第二是B2C模式,你自己整合服务,自己组织业务,寻找供应商把自己的东西提供出来。比第一种来说,我只做中介平台,这个里面你要做更多的事情。你要把线下的各种各样的房产、旅游项目,各种各样的门票组合成非常好的(英语),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它售卖给所有的终端用户,他们重要的业务就是做短途的,两三天之内的周边游,近郊游这样的市场。这跟做平台来说可以干更多的事,得把资源整合起来,自己打包,自己再提供给用户,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企业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
这家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从完全没有销售额,到现在年销售额可以上亿,甚至上几个亿的规模,这个发展速度对于传统的做旅游,都是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
再下一个机会,是企业应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应用。其实说起中小企业的服务,在互联网年代一直是非常头疼的一个难题。销售成本特别高,知识层面又特别高,钱又收不回来,除了卖软件以外也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所有的问题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年代都会有更大的不同。
第一最大的不同,就是廉价的网络和廉价的设备,一台安卓手机几百块钱,一个数据套餐几十块钱,对于商业用户来讲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便宜设备。这么便宜的移动设备和网络,实际上就是最大的不同点。
第二点,这些设备,这些网络使用起来特别简单,互联网的服务、SaaS服务、远程支持、这些东西甚至可以简单到你都不需要派销售人员,客户自己就能找到并安装上,自己就能把它运行起来。这造成很多的事情就是革命性的,易操作,低成本等等加在一起,就会让中小企业服务变成非常非常巨大的市场。
我们已经投资了几家公司,在快销、保险、医药领域做移动销售人员的管理,或者是培训的,有在房产中介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也有在中小店家、商超做系统解决方案的,甚至在没有销售人员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上万家的商品覆盖,供有效商户,甚至是几十万的销售人员使用。而且在这后面,除了他们的收费和潜在未来的前景,除了直接去收服务费和软件费,或者月付费,他们还整合了大量的数据,他们可以在上面做更高层次的服务,不仅仅是收软件服务费。
我们有不少家与软件结合的公司,比如说医疗领域,我们有糖护士,可以测血糖。我个人感觉,如果是一个创业公司做硬件,要么做一个小而美的市场,就是毛利非常非常高,比如说单价可以达到几千块钱,要么就做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是非常成熟的,甚至有上亿级的销量,千万不要做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既不挣钱,量也不是很大的东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建议:
第一,我建议不管你做软件结合,基础还是硬件。我看过太多的团队,在软硬件结合里面,对硬件供应链这块,实际上太低估了——找一个设计团队就可以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要写好软件,其他的事花钱就可以解决,其实不是这样。
软件结合一定要想好硬件这些事其实非常关键。你做软件结合,硬件的团队一定要强大。
第二,最好不要当铁人。你不可能做铁人三项,你做好一项就行了,其他的两项能解决解决,能借助资源就借助资源。
第三,虽然硬件是基础,但是创业公司不要用太前沿的东西。无论是你的软硬结合,你的创新不是要体现在真正硬件的创新上,不要在一个没有完全成熟的市场,比如像眼镜这类的市场,在续航、操作系统各方面都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就去做。其实创业公司并不适合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像苹果,他们都是整合现在最成熟的硬件,最成熟的技术,在软的方面做一些创新,然后再把它打到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里去。
第四,软件结合,小而美。硬件本身一定要挣钱,做大市场,硬件本身要打平。千万不要被自己忽悠了,我软件可以赚很多很多钱,苹果和小米挣钱的也是硬件,硬件赔起钱来是无底洞。
移动云的事就不用说了,最大的一块就是手机游戏。去年刚开始手机游戏几乎每个人看好。到现在为止手机游戏热得不行。现在开发者觉得手机游戏流量很难拿,怎么办?这个领域离真正的成熟还差得太远,手机游戏还有一个好处,新人永远能出来。我们在10年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市场是一个百亿美金的市场,而现在离那个点还远得很,现在市面上还没有真正出现几亿人民币的产品,所以从各种角度来讲,这个事情还可以做,只是大家别光抄现在成功的游戏。
我们现在的人群是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精神上极度依赖互联网。在日本和韩国有一类人群叫草食男,他们现在不买奢侈品,也不买车子,也不买房子,甚至交女朋友也没有兴趣,他们每月最大的兴趣是收入的30%都花在各种精神满足上、游戏上、动漫上、各种各样的支付服务上、付费服务上、虚拟物品购买上,是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游戏是手机上随时随地精神满足的第一波。
当今互联网时代除了有游戏以外,移动互联网能做到的,远远不只游戏,远远不只91和58。
移动互联网要进入深水区,这会跟很多垂直、传统、线下结合。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互联网的人士做这件事,另外是线下的人来做这件事。我更看好一个互联网的人去做传统的这些事,把这些事做成了,而不是传统的人去学会互联网。
但是互联网的人要把这件事做成了,最大的困难,就是以前大家在互联网上太轻,太虚拟。以前可能只要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把这件事做完就行了。但是真正要进入深水区,这么轻的事情是不够的,你得跳进去,真正跳到行业里面去,把你自己原来做互联网的这件事给忘了,真正把传统的事都搞清楚,然后再回想起来你是做互联网的,再想想你怎么重塑这件事情。
最后再说一下我们的创新工场,我们创新工场投资特点,第一,我们专注于早期投资,从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从几百万人民币到几百万美金的项目。我们投资的项目,不仅仅只投早期,我们会一直从这个项目里面支持下去。比如我们现在有的项目,已经是几亿美金估值了,甚至几千万我们也会继续跟下去,无论从资金、人员、战略上,我们都会给我们投资的公司。
第二,我们非常的专注,我们投资是产业链,我们投一个领域的时候,我们会上中游和下游都投了,这样我们投资的公司,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大家庭。我们到现在为止,移动互联网项目里,我们已经投了50多个公司,已经有10多家千万级别以上的,有2、3家达到上亿级别的用户。我们所有的合作都是非常非常紧密的。如果我们只投了一家公司,他不是只得到一个公司,他是加入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的经济规模也是足够的,我们现在有三期基金,沃勒基金规模加在一起超过5亿美金,30亿人民币,这才能支持我们真正的把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投深,这也能真正支持,如果一个被我们投资的公司,真正的得到产业链级别的支持。谢谢。
举报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