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要移动,也把关系带走
浪潮:移动的力量
移动计算技术史无前例
全球通用的电脑
用软件代替实物产品
将软件植入客户
软件本质的改变—从固态到气态
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网络空间的业务经营之道
加速的信息革命
电脑:向移动技术演变
第一次浪潮:大型电脑
第二次浪潮:小型电脑
第三次浪潮:台式电脑
第四次浪潮:互联网个人电脑
移动技术发展之路
移动电话:从蜂窝到黑莓
第五次浪潮:移动互联网
多点触控
纸张:正在消失
从黏土到纸张
古登堡和复制革命
信息时代
古登堡之后第一大突破创新:桌面出版
序:我要移动,也把关系带走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非洲狮群随着旱季、雨季在非洲大陆上“移动”的时候,我就认为也许移动从环境的逼迫进化到动物的基因层面。如果对“移动”的本质进行深挖,只能说“移动”是人的“动物本能”体现。
但是“移动”是有代价的,需要软件和硬件环境的配合。
首先,从软件环境方面看,不是战乱、自然灾害逼迫的“背井离乡”,就是心甘情愿的升学、升官也伴随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惆怅。原因很简单,你虽然移动了,但是“关系”,特别是人情关系带不走。现在移动浪潮来了,移动计算技术和社交网络已经融合,移动的软环境逐渐成熟,基本上没有离乱的惆怅,更多的是“陌陌”带来的新鲜和刺激。
对软件环境的强劲需求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从而大规模增加了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而移动计算技术会增加社交网络的效用,这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会塑造出一个庞大的移动产业群。
其次,从移动的硬件环境看,“移动”需要一定品质的物质保障、一定品质的服务,不能因为我到了穷乡僻壤,就喝不到一杯称心如意的咖啡。这种“硬环境,硬需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在工业时代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限制了“移动”,所以各种大胆的移动商业模式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移动”山崩海啸也将抹平和改变这些工业时代的设施:繁华的商业地产可能不再繁华,偏僻但资源丰富的地方也会有顶级的享受。
如果考虑移动浪潮深刻地改变了哪些规则,恐怕最有意义的就是:改变了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地理和经济地图。
最后,移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的力量很容易被低估,移动科技把即时信息带到你身边,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增长知识。之于商业领袖,我们能够看到更快、更睿智的决策。
在《移动浪潮》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上述三点的详细解读。
吕本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中文版序
我是一个技术专家,而技术专家天生就热爱变革—彻底的变革。发生在21世纪第2个10年的技术浪潮真是飞跃性的,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但是我们不必畏惧它,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了解它的发展进程,以及它可能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公司领导者和政府首脑也必须顺势而为,否则他们曾经辛苦建造的一切将转瞬即逝。
我怀着对当今技术浪潮的敬畏之心写下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或水手应对突然而至的深海巨浪一般。如果你了解这个浪潮,你就知道如何驾驭它;如果你冥顽不化,就将被它吞噬。我们已经看到,在短短的时间内,大量知名品牌消失无踪,就是因为它们忽视了这个颠覆传统行业并创造全球数字经济的软件革命。
受益于移动计算技术,我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用品逐步变成软件。杂志和报纸,甚至书籍,正在变成软件。随着手机支付技术的实现,钱包里所有的东西也即将变成软件,从身份证到现金等。音乐在近10年来已经变成软件,正如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团队熟知的那样。我们亲眼见证,实物转变成软件的浪潮从一个行业涌向另一个行业,带来实体企业(如柯达公司和鲍德斯书店)的破产,以及虚拟企业(如亚马逊公司)的崛起。
两大技术潮流的融合使变革势不可当:其一是移动计算技术的普及,其二是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交网络能够大幅提高电脑设备的使用率,而移动计算技术会增加社交网络的效用。这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
信息的力量很容易被低估。移动技术把即时信息带到你身边,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增长知识。对商业领袖,我们看到更快更睿智的决策;对消费者,我们看到更灵活、更精明的消费;对第三世界的农民,我们看到更加高效率的市场。而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传递的即时信息已被证实强大到足以推动革命,在几天之内颠覆执政很久的政府。信息是强大的,我们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的影响可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巨大效应相媲美。
发展中国家正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基站,飞跃式地进入21世纪。我坚信这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将第一世界的教育和即时重要的信息,传递给世界上每个人。根据目前全球制造和消费智能手机的速度来推测,到2015年,我们将有45亿部智能手机覆盖全球,联结你我他。移动通信能够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的人们。这让所有期待进步的人们激动不已。
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改善的问题。今天的技术力量以社交网络的形式存在,例如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为社会变革提供可能,为极端独裁的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软件应用网络让新选民有机会表达心声。毋庸置疑,同样的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络将从根本上影响美国和欧洲、中东、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国家的政治。
这些构成“移动浪潮”的力量将影响企业、政府、大学、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我确信善用这些力量可以帮助你推广品牌和拓展业务。但它们也可能被忽视,或者为他人所用—贬损你的品牌并摧毁你的业务。
移动浪潮是由移动网络支持的手机软件所推动的财富浪潮。中国作为全球手机消费大国,注定将在移动浪潮中受益良多。中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0亿,占全球手机用户数的1/6。第二名印度拥有9.08亿手机用户,而美国位居第三,手机用户数仅3.27亿。
随着产品和服务从实体转化为软件,而软件的发行成本接近于0,将会有大量的服务涌向中国,尤其会覆盖到那些偏远的贫困地区。通过移动软件网络所传送的教育、医疗、信息等重要服务,在带动全球其他地区财富增长的同时,将推动数亿中国人进入中产阶级,
廉价的软件发行将会促进跨国贸易,开创全球贸易的繁荣景象,而像中国这样人口密度大的劳动密集型国家将从中获益最大。由于其人口优势,中国无疑将继续在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将在软件和软件服务出口方面成为世界领导者。
另外,西方软件服务将会大规模进入中国,随后次级软件服务将从中国回到西方世界。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移动浪潮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中文“防火墙”将消失,因为要加入全球软件市场,就必须在英语环境中采用西方的技术标准和先进技术。
我个人认为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合力将在未来10年提升全球50%的国内生产总值。它们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并将最终改变商业、工业以及整个经济。通过本书,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性见解,让大家都知道如何驾驭这个浪潮,如何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浪潮:移动的力量
2010年6月末的一天,我和我的侄女劳伦以及她母亲在纽约的蓝色之水烧烤屋共进午餐。劳伦即将迎来她13岁的生日,所以我特意将她们从佛罗里达的萨拉索塔接到纽约来玩。
落座之后,我问劳伦:“你觉得‘大苹果’(纽约的别称)怎么样?”
她答道:“我超喜欢它的操作系统,我的生日礼物如果是苹果就太棒了!”
我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对她们这代人来说,苹果是一家公司,而大苹果就是iPad,而不是纽约这个城市。我知道年轻人喜欢iPhone,但iPad才刚刚上市3个月,劳伦对它的向往让我感到惊讶。
我凑向前,接着问道:“你为什么想要一个iPad?”
她说:“我能用它做作业、玩游戏、读邮件,而且我的朋友们都有!”
我问:“你多少个朋友有iPad?”
她说:“几百个!”我突然意识到,在她的圈子里,要得到这个面世仅12周的平板电脑就如同要一个糖果那么简单。
我之前已经意识到平板电脑即将引领潮流,因为它能够随时随地为商务人士提供资讯。但是此刻,我突然认识到这个设备还将改变消费者的空间。而商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合二为一将带来一个应用技术、降低成本和应用软件创新的良性循环。
当10多岁的小姑娘和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都渴望拥有同一种新科技时,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即将来临。
随后的几周,我又发现了一系列生动的情景。例如,当我走在圣特洛佩斯的海滩上时,我发现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正坐在推车里玩iPad。一个瑞典女士走过来逗他。
她问:“你在干什么呢?”
小孩答道:“我在弄我的音乐呢!”
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在笔记本电脑上发生!我并不认为这个3岁的孩子是个神童。我想他的父母不过比别人更早地使用了这个即将成为下一代人重要的学习工具。事实上,如果你现在扫一眼苹果应用商店,你会发现一系列简单易用的学习和创意应用软件。
看着那个3岁的孩子,我发现自己竟然十分嫉妒这一代年轻人。我更喜欢运用电脑空间无限的资源,而不是运用我们这代人拥有的木琴和积木来创作音乐或者建造摩天大楼。也许有人觉得花499美元给小孩买iPad太贵了,但是想想每个家庭为孩子买玩具、书和光碟的投入吧。除了创作音乐和盖摩天大楼,这个499美元的投资还会教孩子读书、唱歌、看电影、玩游戏,甚至可以让父母在必要时监控孩子。随着越来越多新软件的推出,iPad将会成为生日和节日礼物的热门之选。
如此说来,499美元也就不显得多么奢侈了,而更像老式对应物的必须替代品。游戏、玩具、音乐、书籍和保姆都变成了软件,而这个新设备将包含所有。成人同样会受其影响,甚至更大,例如我们现在背包里的钥匙、钱包、信用卡、日历、照相机、录像机、地图和镜子等也会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变成软件。
我还听说一个朋友给他70岁的母亲买了一个iPad,她之前甚至都没怎么用过电脑。使用鼠标和复杂的网络互动成为她使用电脑的阻碍,年老体弱也让她无法在显示器前久坐。现在,她可以轻松地靠在沙发上,把平板电脑放在膝盖上。
她每天都可以收到孩子们通过手机发来的照片。她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办理银行事务和网购,这可比上网容易多了。而且,她还可以通过“点播”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一旦她学会怎么使用FaceTime和Skype软件进行视频聊天,她就能远程给她的孙子们讲故事,还可以远程参加生日聚会。
现在有一种科技可以让3岁小孩玩耍和学习,让13岁的女孩玩游戏和社交,让50岁的首席执行官即时通信和慎重决策,让70岁的祖母与孩子和孙子们即时沟通。而它的出现不过才短短几个月。其实,移动技术的影响远远超越个人层面,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几十年来,埃及的穆巴拉克和利比亚的卡扎菲等统治者用审查制度、间谍和军事高压恐吓国民。但是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中,人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对抗禁锢,起义者通过手机的即时社交网络聚集在一起。这样人数众多的沟通力量是不可能被镇压的,而如今穆巴拉克和卡扎菲都已经走下政坛。
尽管最终的胜者和新的权力制衡尚不明朗,这次运动却是史无前例的,而所有的政府也意识到一股崭新的力量正在涌动。
移动计算技术史无前例
人们很容易误以为新技术与旧技术十分相似。新技术很容易被认为是旧技术的线性延伸,很容易让人们以为新技术与旧技术功用相同,只不过是速度快点儿、体积小点儿或者重量轻点儿。
但不经意间,一项真正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了,而且它将彻底改变商业、社会或经济。它在多个层面产生非线性的影响,而且其影响甚大,以至于很难在尘埃落定之前确定其影响范围。
移动计算技术就是这样一种颠覆性的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包括平板电脑,以及最新一代的我称之为“应用手机”的移动电话,以区别于老款的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那些早期的手机只有有限的应用软件和让用户上网浏览的功能。
而应用手机是真正的电脑,其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大量的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事实上,它们首先应该被当作电脑,其次才是电话。
但是,如果应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仅仅是体积小一点儿的电脑,它们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我们之前早已有小型便携式电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现的基于微软视窗技术的手提电脑和掌上电脑,但它们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凭什么认定应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会有所不同呢?
事实上,新的移动计算技术并不仅仅是将电话功能加在小型电脑之上。它为应用软件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应用),一个全新的设计和售卖应用软件的生态系统(应用商店),以及一个全新的人机界面体验(多点触控屏幕)。它们还是拥有最便宜的应用软件的廉价电脑,第一种让大多数消费者买得起的电脑。而且,因为大多数移动设备同时也是手机,它们成为真正无处不在的电脑:在人们的口袋里、提包里或者背包里。
全球通用的电脑
移动电脑即将成为标准的全球通用的计算技术平台。
截至2011年,全球手机用户超过53亿。这几乎是全球人口的70%。传统手机用户数在减少,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不久的将来升级为全能应用手机用户。这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超过50亿人将随身携带电脑。如此庞大的数字意味着移动计算技术注定会成为人们从公司和政府获取服务,以及通过社交媒体相互沟通的、标准的全球通用渠道。
现在有人会问:“如果我已经有了一个功能更强大的手提电脑,我为什么还要买一个平板电脑或者全能应用手机上网呢?”不久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变成:“如果我已经有了一个随时可用的移动电脑,那么我为什么还需要在家里放一个手提电脑呢?”2010年,42%的受访美国人说他们没有手机“活不下去”,其中2/3的人睡觉时将手机放在床边。
这样的统计数据从未和手提电脑相关联。
是否更智能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智能的普及程度和海量应用软件的唾手可得。
没有一项电脑智能技术能够超越移动智能技术全天24小时一周7天的可达度,没有一项电脑智能技术能够胜过移动电脑的海量廉价应用软件及其源源不断的供应。在移动计算技术的世界里,一个开发商可以为50亿潜在用户设计出售价1美元的应用软件。这就是经济刺激!
这个崭新的移动计算技术平台将会为公司应用软件进行商务活动带来两个根本性改变。它将使得公司采用软件替代原有的实体产品和服务,并且使得公司将业务延展超出原有的业务范畴,直达消费者的移动智能终端。
用软件代替实物产品
移动计算技术将促使很多公司用软件替代原有的实体产品和服务。软件版本的产品和服务将会有超越原实体产品的新功能,而且这些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制造成本将会更低廉。工厂将不复存在,分销网络将不再必需,实体商店也将消失。生产成本将急剧下降。
我们已经从音乐产业看到了这种剧变。在实体产品世界,如果你想买一首歌,你就必须开车到唱片店,在架子上仔细研究,然后花16美元买一张实实在在的CD,其中收录的其他歌曲也许你并不喜欢。
然后,MP3和iPod的出现将音乐变成了软件。作为软件,音乐不再受实体媒介的束缚。如此一来,音乐可以在网络上售卖(通过iTunes),按单首歌售卖(售价0.99美元),而艺术家也可以不再依附于任何中介而直接宣传自己的音乐。
iTunes应用商店并不只是传统唱片店模式的线性延展,它并非传统实体音乐的包装和销售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重新创造了音乐。2003~2007年,超过2700家唱片店关门,释放出土地和资本以做他用。而且由于现代音乐购买的廉价性和便利性,消费者可以省下钱干别的事。
音乐只是移动终端软件化趋势下新业务模式中的一例,还有更多处于不同演变阶段的例证。出版业正在软件化,旅游代理业已经软件化,广告业正在软件化,新闻正在软件化,而信用卡和支付行业正面临的挑战也来自于软件化竞争对手,例如贝宝,以及更多期待从目前信用卡公司数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流中分一杯羹的新公司。这个软件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正因为软件化的产品和服务仅需少量资本便可生产和销售,所以将会有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传统高壁垒的市场。这些创业公司将会充满朝气,善于进取且极具创新性。
通过同时出现的云计算服务,这些创业公司甚至不需要资本来创建数据中心以运行它们的新产品和服务,它们可以根据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状况逐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这样超低门槛的新产品创新和商业化模式将被全球创业公司所用。
这将是20多岁想要有所作为但却一无所有的软件工程师开创事业的黄金时代。
将软件植入客户
移动计算技术将迫使每个消费品公司与它们的客户建立直接的应用联系。
假如能够将它们的软件直接植入拥有智能终端的每个消费者的设备,公司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的战线。它们会在销售过程中直接影响消费者,更加紧密地与消费者沟通,带来更能突显其产品优势的增值服务,甚至干扰竞争对手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直接的应用联系将缩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价值链,减少零售、分销和服务的中间环节。消费者将享有由于中间成本减少而实现的更低价格,以及更直接和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一个有趣且个性化的移动应用,公司可以和它的每个消费者建立一对一的营销关系,影响他们正在进行的购买决策,甚至是消费者在其竞争对手的店铺里的购买决策!如今很多大卖场零售商已经看到这一点。消费者在实体店挑选,查看产品,找到满意的,然后用手机应用扫描条形码,在网店上搜寻更便宜的价格,最终在网店购买,产品将被直接运送到家。
这就是“劫持零售”—一个零售商劫持另一个零售商的销售,仅仅通过它们的移动应用干扰整个销售流程。
每家公司都将很快发现这个新联系的潜在好处和相应的危机。公司将在混战中学习如何通过它们植入消费者移动终端的应用推广特卖、打折、会员奖励、虚拟销售助理和产品介绍等服务,目的是推出你所在行业里最强的应用,以率先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使用和忠诚度。
先行者将获得消费者应用的极大占有率,尤其是在社交网络和病毒营销的影响下。就像各公司20世纪90年代争抢好的互联网域名一样,如今的胜者将会是那些应用软件图标出现在消费者手机前两页界面的公司。
软件本质的改变—从固态到气态,移动技术改变着软件的本质。
它使得软件从“固态”变为“气态”。在台式电脑时代,软件以固态存在,仿佛一块大石头搁在桌上,人们必须在桌边使用软件。这严重限制了人们使用软件的时间和地点,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很开心能够拥有那些“石头”。
到了手提电脑时代,软件以“液态”存在。它存在于好似河道和绿洲的咖啡馆,人们通过Wi-Fi(终端无线互联技术)这个“出水孔”获得。
直至移动智能的到来,软件终于挣脱束缚成为无处不在的气态。与访问“石头”或者在“出水孔”止渴截然相反,我们如今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气态的移动软件了。
要想了解这个气态的移动软件,我们可以去商场看看那些青少年。在四个一堆的青少年中,你会看见一个在说、一个在听、一个在发短信,还有一个正在用手机上网,而他们四个其实正在聊同一个话题。发短信的人是把消息传递给其他朋友,上网的人是把谈话内容放在Facebook的个人页面,并同时查看他们想看的电影场次。他们正在“呼吸”着手边的移动技术,他们使用它就像是他们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也可以看看那些正在开会的商务人士。在传统模式中,每个人都会说或听,而当主题需要外部信息时,有人会说“我稍后答复你”或者“我稍后发邮件给他,再看看怎么回事”。这样决策时间就被拖延了。在台式电脑时代,人们只有在访问这块“石头”时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并顺利实现沟通,甚至手提电脑的液态软件也无法取代移动软件,因为它要求与会者必须坐着,插入网线,有一台电脑,还得有一个投影仪和屏幕。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青少年使用移动软件的情况,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使用。
如果在商务会谈时可以随时获得决策信息,这意味着什么?试想与员工会谈时最新的生产数据就在手边,或者与客户会谈时可以随时查阅他们最近的订单或比较价格,或者与供应商会谈时可以随时查看他们多年来的业绩数据并进行多角度分析。
业务运营将不仅仅变得更智能,还会变得更迅速。
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移动计算技术促使软件取代实体产品和服务。它可以为大多数人提供一个全球通用的智能平台,而且它能激发无数新应用的产生,而这些新应用离不开每个人随身携带全球联网的电脑。
这个潜力将颠覆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并影响消费者、公司、政府和全球经济的各个机构。
纸张的消失
纸张曾经是地球上最通用的承载信息的工具,它承载着小说、新闻报道、杂志故事、家庭作业以及各种商业报告。然而手机屏幕是神奇的纸张,它可以随便翻阅,将文字和多媒体完美融合。它便于查找、发送以及缩放。无论它存了1本书还是1000本书,重量始终不变。当你可以将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握在手心时,你还会想买一本纸质的书吗?当一份免费的地图能够用声音指引你时,你还会想买一张纸质的地图吗?很快,以前大家嗤之以鼻的“无纸化办公室”将会成为每个人的首选。
即时的娱乐
DVD盘和电影胶片承载电影、电视节目、游戏和照片。要想享受这些内容,你必须容忍它们的局限。你要么不得不长途跋涉去可获得它们的场所,要么不得不按照播出时间观看。但是在手机屏幕上,你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智能钱包
现金、信用卡和会员卡都将成为你的手机软件,而且形式各异。你可以给你女儿电子货币,但是限定她花钱的时间期限;或者让你的儿子使用你的信用卡,但只允许他从几家预先设定的商场购买上学穿的衣服。电子货币知道谁拥有它,谁可以使用它,而且如果有任何可疑情况出现可以及时通知警方。有了电子货币,信用卡诈骗犯罪率将急剧下降,公司甚至完全可以用省下的钱免费送每位顾客一部手机。
陈列室无处不在
有了移动智能技术,我们可以随时购买身边看到的物品。如果我们喜欢邻居的沙发,我们可以马上订购,并选择最低价的供应商送货到家。我们的周边环境会成为商场陈列室,而零售库存和实体陈列室将变得可有可无。这个效果对于高档商品(如家具、电子产品和汽车)更为显著,但也将影响低档商品。
超流动的社交网络
人们访问社交网络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网站。移动智能技术可以增强这项应用,使得社交互动即时即刻并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和他们的朋友在线沟通。截至2012年年初,用户数已经达到8亿的Facebook网站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消费者背景资料和心理细分的数据。公司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设计出一系列新的“人性化应用”,让公司和消费者建立更加互利和忠诚的关系。
全球可达的医疗
当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花费10美元请一个远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大夫为我们诊治的时候,全球化就真正实现了。那个大夫将检查我们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通过连在手机上的或是医务室的医疗传感器为我们做心电图检查。医疗服务中心,例如紧急呼叫中心,将可以设在巴西和中国为全世界服务,并可刺激价格竞争。移动智能技术还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且可以监控疫情的爆发。
全球普及的教育
美国的公共教育成本高昂,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加低效。但是如果只有2000人学得好,那为什么教育体系要投入20000人的教育经费来教八年级的学生代数呢?移动智能技术可以将全国顶尖的老师和专家带到每一间教室,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节省经费。想成为技术精湛的工程师不用花费成千上万,一年花几百美元便可学成。在发展中国家,大约1/4的孩子未能完成小学教育,而有近10亿人还是文盲。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将教育推广到以前从未覆盖的角落。
新兴世界的助推器
移动智能技术对于像印度和非洲这样的地区十分有用,它们可以借助它跳过昔日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入过程,直接进入当今移动助推的世界。在某些地区,移动终端设备将会成为当地居民第一次亲眼见到的真正的基础设施,而且他们的经济已经因此受惠。发达国家反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因为它们在利用新的移动智能技术之前必须替换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机构。发展中国家借助移动基础设施而崛起,必将改变全球贸易和人力资源分布。
网络空间的业务经营之道
“你可能无意发动战争,但战争会自己找上门来”,这句话可能出自托洛茨基之口,它恰当地形容了当前的形势。你的公司可能对软件不感兴趣,但软件还是会影响你的公司。公司将被移动软件改变,其迅猛程度比互联网当时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移动智能技术将为常见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形态,为物流创造新方法,还会创造新的伙伴关系、新的客户关系以及新的经济。在这个基于软件的世界中,很多公司将因为采用了错误的“物理”定律而大错特错。
在现实世界里,产品和服务都受制于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力:重力、气压以及摩擦力。在地球上,一个投手在水中能够将棒球掷出3英尺远,而在空气中能够掷出300英尺远。我们懂得这个常识,并基于这些物理常识设计体育活动。如果我们进入外太空,情形就会全然不同。那里没有重力场,那里没有气压,也没有大气层造成的摩擦力。在太空,一个投手可以将棒球掷出3亿英里远,但是如果跑垒手在进二垒时差之毫厘,他将永远也上不了垒。
最初的确很难想象如何在外太空设计一场棒球比赛,但是至少牛顿的物理定律仍然适用,所以稍作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场外太空版的棒球赛,而且没人会被封杀。
然而在软件主导的网络空间,可没有什么物理定律做靠山。那里没有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网络空间,1个棒球可以绕着投手转两圈,然后在变成沙滩球再爆破成1000个棒球之前加速到光速。基于软件的产品只会被开发者的想象力和与软件互动的实体产品所限制。
很多提供实体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会错误地试图在网络空间重塑这些实体产品。他们必须通盘重新想象他们的产品、服务和业务。
例如,传统的制锁公司可能会考虑为你的手机设计一个基于软件的钥匙打开你的家门,他们甚至还会在他们的“软件钥匙”上多想一步,所以当你丢了手机,这家公司可以停用旧钥匙并下载一个代用钥匙。
而软件公司不会止步于此,它会重新想象整个钥匙问题。它会设计一把可以通过手机互相发送的钥匙,那么当我上班的时候,快递员就可以直接将我的沙发送到我家里。我还可以设定这把钥匙不能转发,或者它只能开大门,但不能开房间的门。这把钥匙还可以被设定为只有两小时有效期,过期作废。我还可以将它限定为只有当我的孩子们不在家时才能使用,而且我可以通过追踪他们的软件钥匙知道他们是否在家。我还可以将钥匙交给邻居们,让他们在我出门时帮我看家,而我在家时他们的钥匙则失效。如此种种,以此类推。你会选哪种钥匙呢?传统制锁公司的钥匙还是软件公司的钥匙?显而易见,对于所有习惯于在实体世界运营的传统公司来说,挑战便是忘掉物理定律并且“像一家软件公司一样思考问题”。
突然被扔进软件网络空间的传统公司,就像那些科幻小说里描写的地球人误入外太空一样晕头转向。例如,报业管理者已经对广告收入不抱期望,而社交网络管理者却看到营收暴涨。在2011年,Google和Facebook加起来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他们可以买下地球上任何报社、任何出版社和任何电视制作公司。而且传统媒体公司似乎难以复制他们的模式。那么为什么《华尔街日报》不能免费赠阅,为什么它的管理者不希望获得5亿用户,于是他们可以用广告收入支撑报社运转?在实体空间,他们做不到。在网络空间,他们可以。
在地球充满摩擦力的环境中,如果我掉了一个东西,它会一直滚到停为止,然后我可以走过去捡起来。如果在外太空我掉了同样一个东西,我也许在它飘走之前会有瞬间的机会抓住它,否则我就将永远失去它。地球上的小事在外太空和网络空间可能变成致命的错误。那些在网络空间业绩斐然的公司,如Google,Facebook和苹果,因为它们是软件公司并且像软件公司一样思考问题,不被物理定律和规模所束缚。那些业绩下滑的都是实体公司,因为它们的思维仍然受地球物理常识的束缚。
如果现存的公司不能转变为软件公司并在崭新的网络经济中参与竞争,它们可能会消失。
加速的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三次伟大的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现在的信息革命。每次伟大的经济革命都由能够利用某种能源的科技进步引发,而且通过利用能源,它解放了人力并可将其移作他用,最终实现全球财富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农业革命时代,人类通过耕种农作物和驯养家畜利用生物能源,从而把人类从日复一日的觅食打猎中解放出来。由此产生的食物剩余带来人力的富余,从而促使觅食打猎者变成农夫、建筑师、工匠和店主。游牧民成为城市居民,而随着经济深度和复杂度的增加,人们变得越来越富裕。
同样,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利用煤和石油所产生的化学能源替代动物能源,并且因此使大规模生产新产品成为可能。电力推动重工业超越了石化能源和蒸汽动力设备的局限。因此,人力得以从食品生产转向产品生产和运输系统,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且使人类的财富增长。
信息革命同样是利用能源,正是“信息能源”使我们的经济运行产值更高且更有效率。电脑是信息革命的核心,它帮助我们掌控和管理全球资产,而且让很多目前耗费人力和时间并易出错的业务自动化。移动计算技术以其全球通用的平台,将信息革命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水准。正如电力曾是推动工业革命超越石化能源和蒸汽动力设备的临界点技术一样,移动智能就是推动信息革命超越传统信息处理局限的临界点技术。
然而,每次革命同样会带来社会架构、政治体制和经济的颠覆。在农业革命中,游牧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类社会不得不适应群体生活并协作生产。它使得能干的猎手在经济权力上让位于能干的规划者,使得酋长和部落在政治权力上让位于国王和王国。在工业革命中,人们离开农村来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居住。劳资双方的经济权力重新划分,而且政治权力也从独裁体制转化为更民主的体制。
同样的颠覆也将发生在当今的信息革命中。现在说颠覆的形式如何为时尚早,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隐私问题和社交网络沟通将推动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政治权力更难由独裁者把控,实体设施将被虚拟店面替代,而低技术水平的服务工作将由软件自动化所取代。类似于之前所有的经济革命,信息革命也将解放人力和资本,使之用于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改善更多人的健康状况。
移动计算技术将会成为影响我们这代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而它所推动的革命正在飞速发展。农业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几千年,工业革命持续了几百年。信息革命在移动智能的推动下,将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改变我们的世界。尽管未来变幻莫测,我们生活的时代却是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时代之一。软件将密布整个地球,充满每个空间,激动人心的机会将无处不在。
电脑:向移动技术演变
美国俄勒冈一位99岁的女士买了一个iPad,作为她的第一个家庭电脑。她说它改变了她的生活,因为通过触屏可以随意放大文字,她重新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她觉得iPad的屏幕就像个游戏场,她不用任何使用说明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使用。
iPad吸引她的原因之一是,它将电脑化繁为简—只保留了屏幕,它甚至似乎都不需要插电。而它的祖先是无屏机器,巨大如房屋且无趣如俄罗斯官僚政治。从那时开始,电脑的体积不断缩小,越来越人性化,并不断占领新的领域。
技术专家共创造了四次信息处理的浪潮,一步步走向移动计算技术:大型电脑、小型电脑、台式电脑和互联网个人电脑。每次浪潮都建立在前一次浪潮的基础之上,对社会的影响也一次比一次更深刻。
第一次浪潮:大型电脑
工业革命使人力几乎在各个领域得以延展。例如,在1700年,一个人生产1磅纱线需要花费200个小时;到1824年,这项工作只需花费80分钟,缩短了超过198个小时。我们通过使用发动机而变得更高效,我们通过使用汽车而变得更迅速,我们通过电话延展了声音。但是没有一个机器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算盘和计算尺历史悠久,但它们也只能让运算稍微快一点儿。你可别指望能向它们提问并得到答案。
聪明的查尔斯?巴贝奇在19世纪发明了一台机械计算机,用来制作对数和三角的数学表。但那时对它根本没有商务需求。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对于电脑的迫切的新需求。盟军需要迅速并精确地计算炮弹的弹道以射中目标,而由于其公式极其复杂,一个数学很好的人也至少需要花费20个小时“计算”它们。因此,科学家们研发出了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只需要30秒就可以完成上述运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它并没有对战争产生影响,因为它在广岛大爆炸三个月后才面市。但是,它直接推动了大型电脑的开发。
大型电脑是巨兽。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重量超过30吨,而且占地面积超过1800平方英尺。尽管之后研发出的同类机器体积较小,但它们仍然占满整个房间,耗资上百万,而且只有高技术人才能够操作。如果你想让它帮你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编写程序,将编码印在打孔卡上,将你的这叠打孔卡和别的打孔卡程序对准,然后花几天等候,到时候答案会从巨大的电子打字机成卷地打印出来。而且一旦程序出现小小的纰漏,当然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你就必须重复所有步骤,然后再看你是否已经修复了错误。这样的反应速度简直比海星还慢。
最初,每一部大型电脑都是手工制作,而且各不相同。随着技术进步,UNIVAC(通用自动电子计算机)这样的电脑开始可以被复制,体积变得更小且成本更低。通用自动电子计算机的第一次民用应用是在1950年的人口普查,它将计数速度提高了2倍。而在1952年,它超越民意预测专家成功地预测了艾森豪威尔的当选。
大型电脑让我们创下前所未有的伟业,例如发射卫星和登月。但是从商务应用的角度,它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自动化制表,消除了重复计算和记错账的可能。如果一家公司需要雇用一大群人一起完成一些费力而重复的任务,这项工作恐怕就是大型电脑所擅长的了。它们帮忙处理记账、会计、复利计算、电话单汇总、库存跟踪和薪资计划。
大型电脑还简化了后勤物流。公司可以将更多的原材料从货车运送到仓库再到工厂,也可以将更多的成品从工厂运送到仓库再到店铺。这样,货品不会因为信息不足而在某处滞留,公司也因此可以节省仓储费用。航空公司将机舱座位当作库存进行管理,而大型电脑用Sabre订票系统帮助航空公司拓宽航线并提供更多座位。在1960年,美国航空公司花费4000万美元配备了Sabre系统,在当时可算是巨资,但它的确物有所值。
大型电脑使公司可以通过将记账和别的有可能影响运营的制表自动化,进而突破规模的限制。它们推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公司跨国扩张。在社会层面,大型电脑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就业,而且带来产品创新。但是大型电脑并没有显著改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们从未见过它们,我们只是对它们略有耳闻,知道一群戴着眼镜穿着实验服的技术人员在操作它们。
尽管如此,大型电脑仍然是个新兴事物,大家对它怀有敬畏之情。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大型电脑就是电脑的同义词,因为那时并没有其他类型的电脑。到1980年,大型电脑的销量达到10万台。它们是有着“雨人”大脑的庞然大物,只会某些特定的工作,其他完全不会。你交给它们繁重的工作,它们就埋头苦干,不知疲倦地精确计算成万上亿的数据。
第一批大型电脑使用真空管作为它们逻辑电路的开关。这些真空管很大且造价高昂,并且你需要将大量的真空管连接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台电脑的思维逻辑。因此,早期的大型电脑制造成本高昂,运行时需要处处小心,而且它们耗能巨大。单独一台大型电脑就可能需要耗能160千瓦,这等于照亮整个费城地区的电量。真空管还很容易因过热而烧毁。只要电脑依赖真空管运行,它们就注定是昂贵的稀缺品。
这不是惊叹它们有多聪明,而是考虑到这样的成本,它们几乎根本不该存在。
移动电脑和所有现代电脑的出现都要归功于晶体管。贝尔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在1947年研发出这一产品,他们用纸夹和剃须刀片研发出早期样机,并因此在1953年实至名归地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的重大进步在于它由像硅这样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而不是昂贵易碎的真空管。它温度不高,运行速度快,节能且稳定,而且体积小。你可以轻松地将几百个这些小的“三脚蜘蛛”组装在一个小小的电路板上,而以前可能需要若干真空管以及几百码长的接线。真空管面对高效率的“入侵者”毫无还手之力,在1955年晶体管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之后,它就完全消失了。
最初的晶体管是分散的零件,每个相当于豌豆大小,从下面伸出3根电线。尽管它比香肠大小的真空管小多了,但还是没有小到足以催化出电脑技术的新一波浪潮。事实上,如果人们想要用分散的晶体管创造第一台IBM个人电脑,那么英特尔8088处理器上的29000个晶体管将需要放置在一个每边边长5英尺的电路板上,前提是技术人员必须整齐精准地排列所有晶体管。如果他们想要创造功能强大的英特尔奔腾微处理器的话,应该知道它装有的1.4亿个晶体管将需要放置在一个每边边长390英尺的电路板上。
显而易见,我们需要下一个技术革新推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进步。
到20世纪60年代,技术专家致力于研发一种新的技术,即将几百个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而不是试图将分散的晶体管组装在一个电路板上。这就诞生了集成电路(IC)。现在,集成电路可以支持手掌大小芯片上的亿万个晶体管。这样大规模的电路集成使新的更便宜的电脑得以面市。而很多最初的大型电脑生产商,诸如美国无线电公司、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喜万年电脑公司和雷神公司纷纷退出电脑市场,使电脑初创公司有了发展空间,无须大量资本,只需要有研发更加小巧的电脑的创意。
第二次浪潮:小型电脑
科学家们早就对守护大型电脑的“牧师制度”感到厌烦,因为他们需要小巧的、更好用的电脑用于实验室研究。芯片和集成电路的产生让小型电脑的出现成为可能。
小型电脑大概有冰箱大小,比大型电脑便宜很多。在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造出PDP-8,取得第一次商业上的成功。用购买1台小型IBM360大型电脑的价钱,消费者可以买5台PDP-8,它仅售18000美元,而后来PDP-8的价格最低降到每台4000美元。小型电脑的低价和小巧使得很多因为成本因素原本无法在大型电脑上实现的应用程序成为可能。
这直接引发了电脑新应用的井喷。
小型电脑出现在工厂,它们控制机器人组装汽车、切割玻璃、裁剪纸张以及组装机器。很快它们开始在各处操作设备,从炼油厂到污水处理厂。到20世纪70年代,小型电脑成为票务公司的中央服务器,运行着公共交通系统,操控着超市的付款系统,处理着美国中央情报局侦察机的雷达数据,而且还控制着全球所有的航空控制塔。大型电脑将商务记账部分自动化,而小型电脑将商务流程自动化。
紧随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新的大公司开始进入这一市场,包括通用数据公司、普莱电脑公司、阿波罗电脑公司和王安试验室等大名如雷贯耳的公司。到1979年,小型电脑销量达到81300台,超过大型电脑销量7300台,而到1985年小型电脑销量超过100万台。在普利策获奖作品特雷西?基德尔2000年所著的《新机器的灵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一书中,小型电脑市场的风起云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新的发明悄然崛起,它将远远超越刚刚出现的小型电脑。微处理器的出现将实现电脑核心技术的商品化,即中央处理器(CPU)。小型电脑和大型电脑的中央处理器是高度私有的电子设备,由各个电脑生产商严加监管,而微处理器则是普通商品,它作为标准配件可以卖给任何电脑生产商。
在1975年,英特尔推出第一台成功的商用微处理器—英特尔4040。尽管微处理器的功能远不如小型电脑和大型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强大,但它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供所有想组装电脑的人使用。突然间,那些聪明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可以在他们的车库里装配自己的电脑了。
而且,他们真的成功了。
第三次浪潮:台式电脑
1975年,《大众电子学》杂志的封面文章介绍了第一台台式电脑“牛郎星”,震惊了世界。忽然之间,一台小巧的电脑就摆在你面前。你可以拥有它,你可以将它放在家里,也可以将它搁在办公桌上,你不用和别人分享它,你不必是一家公司、一个科学家或者是一个程序员。
“牛郎星”是一个自助组装装备,在阿尔伯克基的街边商店销售。一个叫比尔?盖茨的孩子在那里流连忘返。盖茨离开阿尔布凯尔克,创建了微软公司,并为第一台IBM个人电脑研发了DOS操作系统。驱动第一台IBM个人电脑的英特尔8080微处理器对于整个个人电脑业影响巨大,以至于现在微软公司的前台电话号码还是“8080”。
1980年,个人电脑的销量为500000台,是同年小型电脑销量的6倍。当时,个人电脑业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
台式电脑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它很快有了新用途。我们之前用打字机书写,现在用个人电脑软件;之前由加法机完成的工作,现在由个人电脑软件完成;信息之前储存在档案柜,现在通过个人电脑软件储存;办公室间的文件传递之前是通过工作人员用手推车运送,现在由个人电脑软件完成。在各种情况下,软件都比它所替代的实体运行机制功效更强大,效率更高。因此,日常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多而且更好。
个人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它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创新,其中之一便是第一个“杀手级应用程序”—电子制表软件。电子制表软件一经推出便被认为是一项彻底的创新。电子制表软件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它类似于编程,但实际上并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可以在电脑上输入一系列指令,诸如“将A2格里的数字和A6格的数字相加,并将答案记录于D25格”,而不需要程序员的帮忙。由此产生了大量简单而重要的电子制表软件应用程序,以实现金融管理、预算制定、库存跟踪、电话清单管理、假设逻辑分析,以此类推。人们通过表格里的行列以及一点点数学运算,可以完成大量任务。
几乎在一夜之间,个人电脑的电子制表软件成为不可替代的商务工具。
个人电脑提高了办公效率,它的高产也成为奇迹。到1995年,比尔?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家最常提的问题莫过于:“我需要在家里置办一台电脑吗?”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家用电脑。但是,随着我们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互联网的诞生。
第四次浪潮:互联网个人电脑
传统的个人电脑是自给自足的。你从艾格海德软件这样的公司购买软件,然后将它们安装到电脑硬盘上;你用它打字、计算、玩游戏。这属于你个人的工作和娱乐工具。但是,个人电脑这种孤立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
利克里德是一位由心理学家转行的电脑科学家,他早在1960年就提出了电脑“思维中心”的概念,而且提到“由这样的中心组成的网络将会形成,它们由宽带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并通过电话专线联结每个个人用户”。他在互联网尚未诞生之前描述了互联网,在他的愿景中,个人电脑不过是全球信息互联网的接入口。而且由于利克里德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位居高层,他影响并推动了这个概念的实现。
1969年10月29日,阿帕网诞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阿帕网最初是一个研究工具,但是很快它令人吃惊地变成了一个活跃的社交网络,用以讨论酒和科幻小说等各种各样的话题。商用互联网随后诞生。1979年,电脑服务公司率先向普通个人电脑用户推出电子邮件服务,并且在1980年率先推出在线聊天业务。到1996年,全球各国陆续接入全球互联网。
如果你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进行沟通,你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你可以传播信息,因此出现了新闻门户网站;你可以进行买卖交易,因此出现了全球最大的拍卖网站eBay;你可以销售产品和服务,因此网络商店亚马逊变得比它所得名的河流还要著名;你可以用个人电脑在整个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因此出现了Google;你可以下载音乐,因此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iTunes的出现颠覆了整个音乐行业;你可以扩大你的社交范围,因此Facebook等社交网站应运而生,其受欢迎的程度堪比当年的电子邮件。在当今世界,如果再问:“我需要在家里置办一台电脑吗?”答案显而易见,你也许并不需要用它完成个人工作,但是你会日渐发现离开互联网简直寸步难行。
正因如此,你需要一台电脑。
而且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例如,公司用它进行信用卡转账,每天它都在协助开展数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而且它还控制着电网。我们如此依赖它,以至于一旦它被毁坏,整个美国有可能瘫痪数周。
截至2011年,全球12亿台个人电脑中的大多数为互联网个人电脑,而互联网上的网站数量庞大。我们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一起观看影片、聊天,甚至视频聊天,和同事开网络会议,而且上传分享家庭影片。每年,互联网都会出现各种新奇的服务以满足我们的传统需求,并带来我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新需求。
如果像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古登堡和他的印刷术创造了一个银河系的信息量,那么互联网则创造了整个宇宙的信息量。
而且,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出现,宇宙的范围还在延展。
移动技术发展之路
多年以来,工程师们进行的两项重要创新使移动计算技术得以实现,那就是锂离子电池和闪存。这是下一个伟大浪潮出现的两个先决条件。
能源
在20世纪70年代末,宾厄姆顿大学的化学家迈克尔?惠廷厄姆通过实验研究了多种电池。他用锂金属作为电极,发现了一种强大的能源,但他也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
锂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它可以用刀切割,还可以浮于水面,但是它也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并爆炸,而且由于极度易燃,它必须被包裹在凡士林一类的物质里。简而言之,它没法推广。所以,研究人员转而选择较为安全的锂离子材料制作电池,它具备锂金属的优点却没有那么危险。
1991年,索尼发布了第一个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这个电池不仅电能强劲,而且比其他充电电池轻巧很多。它可以制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因而可以用于各种设备。而且电池成分安全,可以放心地交由消费者使用。很快,美国军队开始大规模使用锂离子电池,而且传说在2003年,锂离子电池的短缺几乎中止了海湾战争。
便携的数据存储
在1980年左右,东芝工程师藤尾增冈开始研究一种将数据储存在芯片上的方法,其使用效果和硬盘一样。将硬盘用于移动设备存在很多问题,它们很笨重、易碎、发热且耗能巨大。硬盘唯一的强项就是可以在关机之后存储数据,这是芯片做不到的。藤尾增冈发明了一种可以在稳定的集成电路上快速地记录和清除信息的方法,他称之为“闪存”。起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他同事的一句话,他说它清除数据的速度让他想起照相机的闪光灯。
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早在1988年就认识到了闪存的潜力,而闪存为英特尔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井喷式增长。尽管闪存可以商用,但由于造价高昂却不能被广泛使用。但正如所有先进的技术一样,随着价格的下降、产量的增加,它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现在,消费者每次将U盘插入USB接口时都会用到闪存,展览会上人们随处派发U盘就像派发糖果一样。
尽管闪存优点众多,但它还是有缺点的。它的寿命有限,而且使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慢,错误也会增加。随着闪存存储量的增加,这些问题越发严重,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式控制它们的内部损耗。同时,更加精密的新技术即将出现,诸如相变内存、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以及铁电随机存取内存。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