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等待大的》大的要来了,我先润了
·曼德拉效应
·备忘:无人机相关知识
·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
·投票决策中评委人数的选取逻辑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25年新版
移动浪潮(二)
2014/1/6 16:51:18
 

移动电话:从蜂窝到黑莓
贝尔实验室和摩托罗拉都试图率先研发出第一部移动电话,于是第一批蜂窝电话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运而生。1973年,摩托罗拉的副总裁马丁?库帕在这场比赛中获胜,并用研发出来的手机打给了贝尔—他所敬重的竞争对手。仅仅6年后,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发布了“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网络(1G),网络覆盖全东京2000万用户,并于1984年覆盖全日本。
蜂窝电话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能力:随时随地进行电话沟通。但是早期的蜂窝电话几乎没有屏幕显示,只能看到按进去的10位数的电话号码,仅有的“应用”不过是语音通话和语音信箱。那时还不能发送短信,因为屏幕没有足够的空间。
下一项重要改进就是一个可以显示24或48个字符的显示屏。SMS(短信息服务)或者手机短信在刚出现时最多只能发140个字符的短信。随着短信息服务越来越受欢迎,诺基亚开始崛起。短信息服务将手机带入全键盘时代,因为消费者在发短信时希望所有的字符就在指尖。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IBM的个人通信器“西蒙”在1993年投入生产。西蒙就像一个掌上电脑和一个蜂窝电话的结合,它有一个屏幕上的键盘、一个你可以用手指或触笔控制的触摸屏界面。这个设备体积较大,就像那时所有的蜂窝电话一样,而且售价899美元,与一台个人电脑相当。它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轰动,《微电脑世界》形容它“看起来和拿起来都像一块板砖”。然而科技的进步总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发明者们的飞机曾经成百上千次地坠落,直到雏鹰号飞机成功上天,而莱特兄弟也在狭小的风洞里试验了近50个不同机翼模型才得以发明雏鹰号。智能手机的发明同样充满波折。
它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
第一部拍照智能手机诞生于2002年,即索尼爱立信的P800。它迅速流行,几乎人手一部,而且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拍照功能。它早期的拍照效果很模糊,几乎类似于19世纪的银版照相法,但是它很快得到改进。传统胶片相机市场本就已经遭到数码相机的挤压,而具备拍照功能的手机更加剧了对传统胶片相机市场份额的侵蚀。同样在2002年,人们开始用智能手机联结互联网。
2007年,GPS(全球定位系统)出现,诺基亚N95上市。
黑莓手机是第一个畅销的智能手机。1999年它刚出现时是一个双向寻呼机,然后到2002年进化为手机。它有一个扇状的实体键盘,以及手机一半大小的屏幕,足以显示短信和短电子邮件。到2009年年底,它的用户数增长到3200万,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熟练的“拇指打字员”,而且有的行政高管沉迷于此,以至于被称为“黑莓依赖症”。但是它的内存很小,例如2006年黑莓珍珠手机只有32兆内存,而且它常常死机,操作系统也太差。
无论如何,蜂窝手机看起来越来越不像手机,而更像电脑。真正的应用手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有多近。

第五次浪潮:移动互联网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罗纳德?韦尼和史蒂夫?乔布斯于1978年共同创立苹果公司,并在1984年通过推出Macintosh电脑和它的鼠标界面而彻底改变了电脑。然而,1985年苹果公司董事会认为乔布斯不够“商业化”并赶走了他,转而聘用了百事公司的高管约翰?斯卡利。斯卡利可真是商业化,然后苹果公司便陷入了几乎致命的长期混乱。
但正是斯卡利推出了iPad的前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开始研发一种被称为“牛顿”的掌上电脑。牛顿MessagePad100在1993年上市,这个小的平板电脑包括一个触笔、手写识别软件以及内置的可预测用户行为的智能软件。但是,它不是一部手机,界面不吸引人,而且销售疲软。苹果公司不得不在耗费了10年的研发时间和1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放弃它。
1997年,经历了磨炼的苹果公司陷入棘手的财务危机,重新聘请乔布斯担任它的首席执行官。这是该公司在他离开之后最明智的举措。2009年,《财富》杂志将乔布斯评为10年来最杰出的首席执行官,他当之无愧。
2005年,iPod市场表现蒸蒸日上,乔布斯却开始忧虑。他眼见具备拍照功能的手机侵占了数码相机市场,于是担心音乐手机会冲击iPod的销售。他还发现大多数蜂窝手机价格便宜,使用不便,而且并不智能。于是,他决定创造更好的手机。
他在2007年1月的数字世界研讨博览会上发布了iPhone,并于当年6月将其推向市场。市场热切期盼,以至于有消费者在苹果商店门口露营好几天等候它的上市,甚至全美国每个苹果商店门口都有几百人排队等候。顶级评论家都说这个设备值得期待,而且认为它的界面是专业的奇观。iPhone在商店很快售罄,在网上甚至有人愿意花12000美元购买。
iPhone带来了令人惊叹的用户体验。它如此之小,以至于大概300部iPhone相当于一台2000年普通iMac电脑的大小,这是一个小型化的飞跃;它线条流畅,有一个黑色的玻璃外壳和一个比黑莓屏幕大两倍的超大屏幕;它160dpi的分辨率是传统Macintosh电脑的两倍,图像效果极佳;它有一个革命性的全新触摸屏界面,去掉了键盘和菜单,让消费者直观地点击屏幕上的选项;它可以物理定向,根据用户手握的方向自动调节屏幕为垂直或水平显示,这在当时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体验;它有4~8G的闪存,远远超过黑莓。
于是,那些在黑莓上未能实现的应用在iPhone上大放异彩。用户可以用它查看Google地图、观看视频、管理照片,还可以购买电影票或飞机票。利用运动传感器的应用程序也出现了。后来的版本还提供GPS功能,因此点击一下屏幕,根据手机所在的区域会有相关的数据更新。
无论从哪方面讲,黑莓都被远远甩在后面。
截至2011年年末,iPhone操作系统(iOS)占据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60%的市场份额。苹果对它的操作系统有严格的管控,但是精通技术的消费者可以不经允许进行解锁,然后进入软件增加定制的功能,这个过程叫作“越狱”。苹果不断试图阻止它,但是在所有苹果操作系统支持的设备上越狱都在上演,包括iPhone、iPad和iPod Touch。似乎是为了对抗苹果的封闭政策,Google在2008年发布了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Phone一样,安卓手机也有多触点屏幕、回转仪、全球定位系统和上网功能。不同于苹果的是,Google设计的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平台,可以由程序员任意修改原有设计。这样,安卓系统可以在开发者的集思广益中进步,而苹果则继续严格控制其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和使用方法。只有让时间来证明哪一种方式将最终赢得消费者,并占领市场。
2009年,移动互联网设备的销量达到4.5亿部,超过个人电脑销量所达到的3.06亿台。而且,同年乔布斯宣布即将推出另一款移动设备—平板电脑。苹果公司在2010年1月进行了公开演示,但是与iPhone不同,这个设备在上市前遭到了质疑。
“无法解答的问题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第三装置’以填补智能手机和手提电脑之间的空白。”《微电脑世界》的两位记者这样写道。他们发现人们似乎对平板电脑不太感兴趣,而且最好的平板电脑一点儿也不比最好的鱼肝油吸引人。他们总结说:“很难想象,会有很多人愿意花499美元买一个简化版,或者花829美元买一个真正想要的64GB/3G版的平板电脑。”
苹果在iPad上市后的前8个月售出1600万台,伯恩斯坦研究公司认为这个平板电脑就快成为有史以来销量增长最快的消费品。那两位记者并不明白,事实上人们买的不是平板电脑本身,而是一种体验。而且和iPhone同等重要,iPad的确是一个真正的技术突破。
iPad和iPhone使用的界面创意一样,但是它的屏幕更大,视觉效果更好。这些功能让它广受欢迎。用户现在可以通过虚拟键盘快速打字,可以用它读书、浏览杂志,可以在它上面使用原本在小屏幕上难以实现的办公应用程序。他们乐此不疲,而且它只有1.5磅。
他们可以带它到任何地方。

多点触控
我记得曾经怂恿某人:“你应该将你的应用放在iPad上,因为它简单得连3岁小孩都会用,根本不用任何培训。”
“好吧!”他答道,“可以说,它那么简单以至于我的猫都会用。”
当然,他的猫并不是真的在用这个设备收发邮件或者玩美国版开心农场,它不过是拿屏幕当玩具玩。(尽管这个事实可以提示研究人员开发猫喜欢的应用,也许开发一个可以让猫出门的应用也不错。)但是重点在于,如果连动物都可以操控用户界面,那简直太不同凡响了。
界面是关键。如果它很难用,速度慢,或者烦琐,人们就会对它敬而远之。很少有人会选择使用难用的电脑,即使必须用也会尽量少用,而且不会充分使用。但是,当界面让人感觉愉悦时,它会吸引人们,而且人们会深度使用它的功能。
于是,早期移动电脑的生产商面临一个问题:他们不能将个人电脑界面直接移到掌上的小屏幕上。鼠标没办法用,因为它需要一个平面,甚至触笔也很不方便,因为这样的话用户不得不携带和使用第二件物品。显然,小屏幕需要大创新。
1971年,物理学家山姆?赫斯特试图寻找一种更快的方式,可以将大量的光谱读数录入电脑。他发明了早期的触摸感应器,而且1973年他研制出了一个更精密的设备、一个未来大家都会知道的设备。他将两个表面靠得很近,那样当他推动其中一个并产生压力时,它就会触碰到另一个,而且它们之间会产生电流。这个压力就是一个信号:信息输入。
这就是今天自动柜员机的原理,也是投票机、机场办理乘机手续的柜台和博物馆信息查询站的原理。惠普公司在1983年最早发布了商用触摸屏幕电脑。
压力传感器依然是最常见的触摸屏模式,但也有采用红外线的。触摸这样的屏幕,你通过干扰一个极细的射线产生信号。iPad采用了另一个方法,屏幕感知的是你指尖的电荷。你不用按压任何东西,轻轻一扫就可以输入信息。
但是移动电脑真正的技术创新却不是触控,而是多点触控。不是一个手指控制一个操作,而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手指,这样你就可以缩放屏幕。多点触控的研发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甚至第一台个人电脑都尚未出现。1982年,多伦多大学输入研究组研制出了第一个成功的多点触控系统。当手指触摸到磨砂玻璃时,屏幕后的相机将它们识别为黑点,然后将每一点记录为一个独特的输入信息。这样,这个设备就会有反应。但是应该怎么使用它呢?
1991年,皮埃尔?韦尔纳在他关于支持多指尖拖拽的“数码课桌”的著述中揭示了它的潜力。很多公司开始研发并力图实现他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苹果公司。
多点触控是个好玩的东西。人们早已用惯“点击”,但是通过这个新的触摸界面,用户就像进入了一个游乐园,他们可以旋转、弹动和滑动屏幕选项。整个界面就像装在滑轮上一样,就在屏幕后面。如果你想将一个选项存起来稍后再用,你只需将它滑出视线,就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你还可以将选项拖出屏幕,并且将它移到蓝牙连接的其他设备上。
多点触控好玩还有一个原因,即它是图像处理,而不是符号处理,所以它令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主要通过大脑后侧的视觉皮质理解图像,而且这个复杂的技能和视觉本身密不可分。这很轻松,因为上千年的进化使它自动化。例如,几乎无脑的小龙虾可以识别天敌的面孔,而你可以教大黄蜂选择喜欢的图像。图像处理是一项古老而基本的功能。
符号处理却不是这样,只有高级生物懂得如何应用。只有人类拥有广泛的能力,用语言、数学、乐谱、比喻和符号处理几乎所有事物。尽管我们发现讲话很自然,语言存在了几百万年,但是阅读却并不容易。
“阅读是一项奇怪的技能,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哈佛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阿方索?卡拉马扎说。我们开始阅读不过5000年,因此大脑并没有划定区域专门用于读写。相反,我们在大脑的各个部位乱占地,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人有阅读障碍。
在电脑领域,旧的界面需要用户具备读写能力,而多点触控则不需要。
还有,图像处理出现在生命更早期阶段,而且持续时间更长,所以18个月大的婴儿就会使用多点触控,但是大多数小孩如果要以传统方式使用电脑,至少要到7岁以后。

大脑喜欢图像。
仅仅在人们可以如此轻松地处理简单的事务这一点上,个人电脑和多点触控界面的区别就是惊人的。如果想要放大个人电脑上的文字,俄勒冈99岁的女士必须先选择需要放大的文字,在目录下选择字号条目,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她想要的文字大小的字号数字。她也许还得再来一次,因为字号的大小很难预测,比如选16号字还是20号字。如果用iPad,她只需要触摸屏幕,用手指间的距离拉大文字直到合适为止。
这更简单、更舒适、更出色。
还有其他因素让移动设备区别于早期的智能手机或者手提电脑。

大家都负担得起
2011年,49美元可以买到一个3GS版的iPhone,这只是手提电脑价格的零头。而且,移动电脑不需要外部设备,例如单独的显示器、键盘、鼠标、扬声器、调制解调器或者外接网线。这些外部设备将成本增加到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移动设备还使用廉价的宽带。现在手机用户每月花10美元就可以买到无限网络流量,而他们每月可能得花30~80美元为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于是手机开始覆盖蓝领工人、孩子、老人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它可以将台式电脑的功能,甚至更多新的功能带给那些没有书桌且收入不高的人们。

电池寿命
2011年,iPad的24.8瓦小时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可以播放音频节目达6天时间。苹果公司宣称它可以让用户10小时不间断上网、看视频或听音乐,而且有些用户发现可能还不止10小时。相反,手提电脑的电池一般只能支撑2~4个小时不间断使用。就像无绳电话离不开底座一样,手提电脑离不开电源插座。这个局限影响了整个体验。

快速开机
移动设备可以即时开启,而且这对很多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和圈内朋友一直保持在线联系。这对商务智能也很重要,开会时人们通常需要即时信息。事实上,“快速开机”是人们和移动设备关系的核心。这是工具和个人配件的最大区别。

应用软件
应用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到移动设备的软件。它们像糖果一样便宜,也就1~10美元,购买方便,而且其中很多还免费。与其花好几百美元买一个有很多你不明白的功能的文字处理器,不如花10美元买一个能满足你基本需求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一般都很容易操作,因为开发者常常将应用的精华提纯简化。尽管网络常常提供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功能和相应的复杂程序,应用软件只提供更加精简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却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某个周日,一位市场营销主管在办公室加班。他把电脑打开,看一眼日历,然后懊恼地发现当天是母亲节。在这个节日里,餐厅预订通常都会爆满,于是他面临一个艰难的挑战。尽管他桌上摆着装有英特尔双核奔腾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一个21英寸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和45M的互联网带宽,他却选择使用iPhone。
使用网上订餐平台OpenTable可比查找互联网、访问餐厅网站、阅读评论、选择餐厅、再预订座位方便多了。通过应用软件,不到1分钟,他已经找到一家意大利餐厅(他太太喜欢意大利菜),看起来环境舒适(有照片),位于弗吉尼亚的麦克林(离办公室4英里远),菜品不错(评论显示),晚上7点有空位(他太太选的时间),以及消费价位为$$$(因为他爱他太太)。
在他点击“订位”这个按钮之后,应用软件询问他是否需要将鲜花送到桌边,他选择“是”。这个应用软件十分简单快捷地完成了任务,然后提供了一项优惠。你认为这对于未来的互联网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每个为消费者服务的公司都应该把一个提供其核心服务的应用软件植入消费者的手机。
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一定会先行一步。

应用软件商店
苹果公司引领了软件购买的新模式,2008年7月,预置了应用软件商店功能的iPhone 3GS上市,苹果随即推出了它的应用软件商店。这个微型交易系统提供了方便的、一站式的应用软件购买服务。客户只需登记一个信用卡号、一个密码,而且只需登陆一个网络界面就可以找寻所有的应用软件,无须在互联网上寻觅应用软件再购买。它就像一个百货商店,只是不用走着去。苹果公司还承诺会保证所有商品的质量,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侵害。截至2011年10月,人们已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180亿个应用软件,也就是说,地球上每个人平均下载了2.5个应用软件。

其他应用软件商店也采用了苹果应用软件商店所提出的方便的一站式购买理念。Google版的应用软件商店安卓市场在2011年12月实现了100亿个应用软件下载。而且手机厂商如美国威瑞森、诺基亚、微软视窗以及三星等都有自己的应用软件商店。

感应周围的世界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移动设备知道它们的位置。有了回转仪和加速器,它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它们可以通过麦克风听到声音指令;它们可以通过相机取景孔看,了解场景、产品和条形码。
所以,手机可以了解这个世界,甚至为你做得更多。你可以将手机指向星星,它会为你呈现每个星座的地图。由于回转仪知道你手机的倾斜度,而GPS知道它的位置,手机可以将这个图像与一个天文数据库作比对,然后选出正确的地图。这样你就可以缩放和拍摄了。想要知道南方这颗最亮的星星的名字?触摸一下,你就会得到答案。
而且一旦它识别这个世界,通过那些被称为“改变现实”的软件,智能手机还可以为你改变世界。例如,如果你在墨西哥城,盯着一个西班牙语的指示牌,通过一个叫“文字镜”的软件,你可以将手机对着这段文字。它会闪两次,然后你就可以读出它的英文内容了。
这些都是人机互动的突破与创新,而它们由移动计算技术推动发展。它们将改变一切,从医疗到零售,以及你手中读物等。

纸张:正在消失
阿比蒂比–宝华特有限公司副总裁塞思?库尔斯曼在2009年4月谈及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说道:“我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会尽全力重组公司并提升业务。”
阿比蒂比–宝华特有限公司可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是一个商业巨擘—北美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商,占美国和加拿大43%的市场份额。2010年12月重组完成之后,它的董事长强调多元化经营计划。
但是这还不够,除非它的多元化经营涉及移动软件领域。
因为纸张正在消失,步纸莎草纸和羊皮纸的后尘。因为从十字军东征至今,首次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记录文字。我们的社会每年要消耗几十亿页的纸张用于印刷,而我们正在向无纸化转变。书籍、报纸、杂志、市场宣传册和地图逐渐被软件替代,而且如果他们已经有了Google地图的话,几乎没有人还想要用纸质的地图。
印刷的纸页不过是一张静态的页面,移动屏幕可以是作品的每一页,供你随时随地阅读,还同时配备大量互动的功能。
纸张的消亡看起来似乎是个大胆的设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纸张的世界。早晨,当报纸送到时,它在大门口;在超市付款处,它在杂志架上;在巴诺书店里,它环绕着我们;它在邮箱的信封里、学校的课本里以及办公室的报告里。事实上,全球纸张使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了6倍多。仅1997年一年,全球消耗了3亿吨办公纸张,这足以填满383座纽约帝国大厦,摞起来可以往返月球8次。每年,全美国都会出版超过20亿册图书,以及3.5亿份杂志。
但是,纸业在移动智能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例如,商用打印机的销量从2000年到2010年下降了11%还多。你还在邮寄圣诞卡吗?曾经在2005年邮寄圣诞卡的人中,有1/5到2011年已经不再寄了,因为电子邮件以及社交网络的出现,邮寄卡片失去了意义。
但是,对纸业真正致命的打击是电子书。只要电子屏幕易导致眼睛疲劳、不舒服的劣势一直存在,纸张就还有生存的空间。随着Kindle电纸书和电子墨水技术的出现,屏幕变得适合阅读。突然,在经历了内容承载最佳工具的辉煌之后,纸张成为负担。

我们都清楚,纸张有很多缺点。它是印刷的静态载体,所以你不能在纸张上按按钮,不能搜索,也不能点击获得详情或者拷贝某个段落,更不能将纸张动态化。它的生产过程昂贵且有害,你要雇人砍树,然后造纸、运输、印刷、包装以及派送。然后,你还要付钱给销售纸制品的零售商。纸张远比一个屏幕图像成本高昂,而且功能低下。
大家都没在意,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已经量化了纸业的命运。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纸业雇员人数将从445800个减少到337500个,锐减1/4。
地球将从中受益,因为造纸厂污染环境。紧随化工和炼钢行业,造纸业在发达国家是第三大矿物燃料的使用者。每年美国生产书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超过4000万吨,相当于730万辆车的碳排放量,而且造纸厂还向空气和江河排放有毒的化合物。尽管大家都很关注绿色环保,但是纸浆厂为了造纸,在美国每年要砍伐5000平方英里的森林。

从黏土到纸张
如果你曾在地上画过图,你就知道第一种印刷媒介是如何产生的了。当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文字时,他们写在地上。之后,他们创造了黏土板,将楔状的字符(即楔形文字)压进去,然后放在炉子里烤。
到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发明了纸莎草纸。这种原始的纸张原料是一种生长在尼罗河的芦苇(纸莎草)。埃及人将它切成条状,铺成略有重叠的一排,然后用锤子敲打,让挤压出的汁液将这些条状物粘在一起。纸莎草纸廉价且轻巧,但是很脆弱。它在埃及这种干燥的气候下可以保存,而且亚历山大图书馆存留了很多纸莎草纸的文献。但是,在略湿润的地区,例如罗马,它很快就会分解,抄写员就得不断誊写复制。纸莎草纸还很易碎,而且最终证明它完全不适合用于制作书籍。
有一种说法称,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以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傲,以至于他们试图阻止在罗得和帕加马建立类似的档案馆。由于他们控制了纸莎草纸市场,托勒密王试图通过禁止纸莎草纸的出口打击他们的竞争对手。然而,最终这个策略却终结了他们的垄断,因为帕加马继而发明了一种替代品—羊皮纸。
羊皮纸是晒干、去毛、打磨好的绵羊皮,它的近亲犊皮纸来自羔羊和牛犊的皮。这两种纸都柔韧耐用,有些公元4世纪的羊皮纸文献现在看来还像新的。它的优点来自于纤维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让皮肤有足够的弹性所以掐下去能弹回来,而胶原蛋白作为自然界极强的蛋白质之一,提供韧性和耐久性。羊皮纸合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58年。死海古卷就是羊皮纸的,而且到公元4世纪,在埃及,羊皮纸取代了纸莎草纸。
但是,羊皮纸和犊皮纸都造价昂贵。要将古登堡版圣经印在犊皮纸上,意味着需要屠杀200只动物。然而欧洲的牧场只能养活一定数量的羊和牛,因此羊皮纸的产量受到限制。
同时,亚洲人早已开始使用一种更好的材料。1957年,考古学家在古都西安附近出土的文物里发现了一片4英寸见方的纸张。这是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纸张,所属年代为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之间。
事实上,中国人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已经发明了纸张。早期的纸张厚实而不平整,所以人们主要用它来包裹东西。他们在丝绸或竹简上书写,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至公元前86年)所著《史记》的竹简足以堆满一辆车。相反,早期纸张的粗糙使它适用于服装,到9世纪甚至用于制造盔甲,因为某些打褶的纸张可以对抗箭头。
纸张很晚才传到西方,造纸的方法也一直很神秘。它在751年传到伊斯兰世界,而到900年时巴格达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来自于100多个制书厂。在1009年,北非穆斯林在夏蒂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它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附近。直到12世纪,这项技术才传到北欧。

那时的信息贫乏到难以想象,书籍十分稀有和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制造需要大量劳动力。僧侣们夜以继日地在安静幽闭的、被称为“缮写室”的房间里抄写文献,而一本图画丰富的图书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
纸张发展迅速。它没有羊皮纸耐用,却更柔软,而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它最初的原材料看起来取之不尽。羊皮纸退而为特殊需要服务,例如文凭、政府公文以及鼓和手鼓的鼓面,纸张却推动着欧洲的商业发展。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进步的,而纸张让信息的传递更便宜、更快捷。抄写员的需求量大增,于是很多抄写员离开修道院进入城镇,他们的到来也加速了城镇的繁荣。书籍数量不断增加,大学出现了,14和15世纪的国际贸易在价值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增长。
尽管如此,直到15世纪中期,几乎所有欧洲的书籍都还是手写的,而且成本高昂。

古登堡和复制革命
印刷并不是新技术。中国人在704~751年发明了印刷术,第一本印制的图书《金刚经》出现在868年。随后,传记、文学和哲学著作不断涌现,除此之外还有日历、扑克牌和纸币。那时,印刷工将整行或整页的文字刻在木板上,而且可以很快印出上百万份。但是,通常的规矩是按需印刷。只要刻制的木板保存完好,印刷工可以随时印刷,而这些木板会被保留好几个世纪。
中国人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毕在1041~1048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这项技术推广得很慢,受到汉字复杂性的制约。汉字是意音文字,图形符号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大概有47000个文字。而且,印刷工不能只有一套47000个文字的模具,因为有的文字,比如“爱”,可能会在一页中出现好几次,所以印刷工也许要为每一个这样的文字准备20多个不同的模具。
例如,在1725年,中国的印刷厂保留了200000个铜模。另外,很多中文字是生僻的,只有学者认识,于是中国的印刷工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他们不能是简单的技术工人,因此印刷成本居高不下。
欧洲的语言文字就简单多了,而那个让西方世界信息爆炸的人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一个比莎士比亚还神秘的人物。
古登堡在1397~1403年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美因茨,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大概是个金匠而且学过金属加工。大概在1448年,这个时间也不确定,他开始进行活字印刷的试验。某个权威的说法称,活字印刷出现在1451年至1455年之间。
和“移动技术”一样,“活字”也是对很多发明创新的简称。古登堡将三项技术综合在一起:活字模具、合适的油墨以及印刷机。在活字出现以后,启动和储存的成本都大幅下降,因为它是可以被反复使用的。而且,他仿造葡萄榨汁机制造的印刷机就像一个在铰链上的橡皮图章。印刷工可以随时复制同一页,而且还可以成本低廉地批量印刷。
印刷的优势不在第一本书,而在第二本、第三本以及之后的若干本。边际生产成本大量下降。例如,1483年,里波利印刷社以每5个折页收取3个金币的费用印刷了一本柏拉图的《对话集》。一位抄写员抄写同样多的内容也就收1个金币,所以实际上手写版比印刷版更便宜。然而,下一本呢?抄写员要付出同样的劳动并收取同样的费用—1个金币。印刷工却可以在印制第二本时大幅减价,因此里波利印刷了1025本柏拉图的作品。
当一个畅销书作家引发了书籍的大量需求时,价格就会变得十分便宜。1422年,一本手写的圣经在德国的成本在60~100个荷兰盾之间,但是到了16世纪,马丁?路德翻译的新约全书成本才1.5个荷兰盾。

信息时代
信息是微妙且容易被忽略的,但它却是一切的基础。它像幽灵一样存在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运行中。古登堡的创新带来了一个新时代,预示了一些我们可以从移动技术中期待的东西。
首先,正如移动技术,印刷终于使得信息可以随身携带。随着越来越多书籍的印制,书籍开始出现在图书馆以外,而信息的获得变得快捷方便。在古登堡之前,整个欧洲大概有30000本书,而到1500年,欧洲的印刷厂将图书量猛增到1000万~2000万册。在随后一个世纪,欧洲图书产量增加到1.5亿~2亿册。在150年间,图书的数量增长了至少5000倍,而且到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两本图书。
印刷技术还推动了书籍种类的暴增。到1600年,欧洲印刷厂印制了125万册不同品种的图书,比起古登堡出现之前的30000册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
印刷将信息更快地带给公众。缮写室耗时甚多。例如,剑桥大学图书馆在1424年时有122册藏书,而在随后的50年里只增加到330册,也就是说每年只增加4本书。早期的印刷厂排版1页需要1小时,然后每小时印刷240份,也就是每天可以印出6本200页的图书。
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文艺复兴和它令人激动的探索精神,带来了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和约翰尼斯?开普勒,带来了安德烈?维萨里和他的现代解剖学,带来了威廉?吉尔伯特和他的磁石论,带来了威廉?哈维和他的血液循环发现,还带来了伽利略及其著名科学著作《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些进步开创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而它们是不可能产生于缮写室的。
所有这些进步都让人们更加富有。一个分析显示,在15世纪末,有印刷厂的城市在16世纪的发展比没有印刷厂的同类城市至少快60%。1500~1800年,这样的城市增长至少快25%,由于印刷带给居民更多信息,于是更多人增长了商业方面的才能。他们可以更快、更系统地学习创造财富的知识,而他们的发明创造又带来更多贸易,实现繁荣兴旺。
古登堡本人并没有变得富有。在他印刷了他的样品圣经之后,他的商业伙伴起诉了他,而且侵占了印刷厂。古登堡似乎继续进行着少量的印刷直到1460年,有人认为他在那年失明了,而且他于1468年逝世。他应该知道他改变了世界,但是他无法想象到底改变了多少。

古登堡之后第一大突破创新:桌面出版
尽管复印机让每个人成为小出版商,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印刷革命却来自桌面出版。它的第一个前身是点阵打印机,随后激光打印机的效果更好,最后彩色打印机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桌面出版让每个人都可以控制排印,更重要的是,它让用户体验到从统一印刷到大规模定制印刷的变化。印刷厂能满足一个人印刷1000份同样内容的需要,而桌面出版让1000个人各印一份不同的内容。它还可以让一个组织针对不同的受众,将同一份报告印制出1000个不同的版本。
但是桌面出版并没有改变大量传播信息的成本。如今,一本精装书定价26美元左右,但是即使内容可以免费下载,当你将它从你的台式打印机里打印出来,这些纸张、打印机和油墨的成本加起来也差不多26美元。使用台式打印机,单单油墨支出成本就较高。所以,按需打印的图书一般比胶印机大量生产的图书要贵。
然而,桌面出版使每个人都有一个“印刷厂”,于是每个人都变成了“印刷工”,而且纸张的用量大增。事实上,到2010年,美国每个办公人员平均每天要用掉两磅纸张和纸板制品。这在打字机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随着应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桌面打印机即将步打字机的后尘。以地图为例,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上一篇:移动浪潮(一)
  下一篇:解析BBC的全媒体发展之路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