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V动态 | 数码产品 | 视频采编 | 网站建设 |
【收藏DV】
  最近3月排行
·《等待大的》大的要来了,我先润了
·曼德拉效应
·备忘:无人机相关知识
·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
·投票决策中评委人数的选取逻辑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25年新版
电视剧投资:最后的盛宴?
2005/5/21 12:46:29
 

  在"传媒暴利说"的鼓噪中,在国产电视剧有巨大的缺口和市场容量的预言下,电视剧市场掀起了空前的热潮,形形色色的投资商们都把电视剧投资作为一场盛宴。从2000年起这几年间社会各种闲散资金进入电视剧生产制作领域的不计其数,加上中信、保利、横店等超大型企业集团的高调介入,估计有几十亿、近百亿元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一些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产业纷纷斥巨资拓展文化产业的一般都是从电视剧切入,主要是因为电视剧政策放开较早、允许业外资本进入的传媒领域。然而,在这场盛宴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尽情饕餮,更多的是做了陪衬,而且付出了高额的入场费。因此,我们有必要给电视剧投资热泼点冷水,降降温。从市场、政策、运作体系等方面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电视剧投资的一拥而上造成了电视剧产品的过多、过滥。过多是从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播出、消化能力看,电视剧已经供大于求,呈过剩之势。投资多,匆忙上马的项目多,也造成了粗制滥造的现象。"跟风戏"、"烂戏"层出不穷,在污染荧屏的同时也在消耗着投资人的钱。而且电视剧的销售和播出往往也是"马太效应",好的精品剧各个台都在播,而那些"烂戏"却少人问津,即使偶尔靠"回扣"等暗箱操作卖掉一些也并非长久之计。这还算好的,还有很多劣质的电视剧根本就卖不出去,也播不出来,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

  其次,电视剧购销市场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一些非商业因素还在起相当的作用。虽然有各种电视节、博览会等行业展会作为一种开放的电视剧交易平台,但在实际的购买中,人的因素还在起绝对的作用,因此暗箱操作也就成了一种行业默认的"潜规则"。而且各个电视台负责电视剧购买的部门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广告部主任说了算,有的是总编室主任起决定作用,有的还要主管副台长拍板才行。由于产品供大于求,因此电视台在这种买卖关系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也由此形成了买方负责人与卖方之间的"权力寻租"。这是影响电视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痼疾。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就是制作方"反客为主"成为主导的,这一般都是已经创出品牌的戏或者有品牌的制作人,譬如张国立的《康熙微服私访》系列、《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赵本山的《刘老根》、《马大帅》及英达的情景喜剧、海岩的言情剧、赵宝刚的青春偶像剧等等,但能够做到这样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还要看买方的脸色,任人挑来拣去。

  第三,电视剧产品开发、生产、制作的流程和体系还缺乏科学性,极不完善。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也没有像其他产业一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商业体系,与动辄上千万元的投资额极不相称。拍什么戏基本上凭主创人员的主观意志或者投资人的个人喜好,随意性较大,缺乏一个市场分析、产品研发、科学论证的投资分析过程,好像一进入这个领域大家就忘记商业世界的所有规则,而只遵循经验和凭借感觉了,这显然不是成熟的投资方应有的姿态。虽然电视剧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很难量化,但这并不等于要排斥成熟的商业分析方法。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之前都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商业计划书的,在此之前只有一个故事的基本创意,然后根据这个故事进行市场、观众需求、投资等各方面的分析并制定实施的流程、计划和预算等。而我们则是写个故事大纲后就开始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根本没有必要的市场分析,卖不卖得掉全凭"想当然",到头来落得市场惨败也是必然的。为了保障投资安全和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期投入少量的费用做必要的调研是不该吝惜的,否则只会因小失大。

  此外,政策性因素也是影响电视剧投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风险,也有机遇。电视剧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除娱乐大众外,还要承担舆论导向等社会责任,有其特殊性。过去几年中已经有数百部电视剧因为政策性因素而"胎死腹中",数以亿计的资金白白流失。譬如前一段一些涉案警匪片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于是涉案片被有关管理部门"叫停",一大批正在拍摄制作和已经完成正处在销售阶段的警匪片全都因突发性的政策风暴而导致"血本无归"。近期,广电总局对六类电视剧敲响了"警钟","婚外恋"、"戏说历史"、翻拍"红色经典"等题材也有类似的遭遇。一方面,这也是"跟风"的结果,警匪戏火了大家就都去拍警匪片,物极必反,再好的东西过于多了也会产生副作用,被叫停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追逐热点须慎重;另一方面,对政策的判断和解读也是一门学问,譬如警匪片被叫停,一些聪明的制片方把目光投向了"反特"片。《誓言无声》、《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等一批反映建国初期"反特"题材佳作准确地捕捉了警匪片被叫停的这个市场空隙,满足了观众对警与匪这个题材亘古不变的期待,同时也巧妙地避开了政策的禁区。

  针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建议供电视剧产业中的各方参考。

  对电视台来说,需尽快完善电视剧购买机制和流程。首先应该变个人决策为集体决策,除台内组成一个审评小组外,还应外聘专家和观众代表、客户代表组成类似于"陪审团"的组织,召开电视剧购买的"听证会",同时通过当地的电视报和网络征集更广泛的观众投票,综合得分高的、代表民意的自然是值得购买的。事后还可通过对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调查来检验和论证结果,总结经验。尤其是黄金时段甚至整个电视台70%以上的电视剧购买决策都应该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可以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虽然这样会伤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追求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各电视台最重要的目标,因此购买和播出优质的电视剧佳作也是大势所趋。

  对投资方和制作方来说,也要形成一套市场调研、投资分析、产品开发、监控、反馈的体系。一是可以把商业计划和投资分析的成熟方法借鉴到电视剧投资、制作当中来。当然,这需要有一班懂投资、市场、财务、法律的商业人才,又要有熟悉电视剧市场和整个生产、销售流程的专业人才,互相配合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报告。关键是要有既懂商业又懂专业的领军人物,这个人应该是制片人。在一套完善的分析体系下,有些市场风向是可以预测和前瞻的,譬如当下热播的《五月槐花香》、《人生几度秋凉》等"古玩戏"正是迎合了"盛世收藏"这一热点,与电视台各类收藏类节目受到追捧是同样的道理,这种"点"是完全可以分析预测出来的。二是投资电视剧要抓住作品的"源头",也就是剧本,剧本再往前追溯就是要抓好的故事。其实大凡博得好评的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源自优秀的小说,小说家讲故事的能力显然更强,深度也非一般的编剧所能达到的,但不是所有的好故事都能成为好的剧作,编剧更擅长把故事写得符合戏剧的要求。小说家刘震云组建的公司(《天下无贼》的合拍公司之一)就从小说源头抓起,预见性地签下了一批优秀小说的影视改编权,还签约了一批专业编剧,从源头上夯实了电视剧创作的根本。刘震云与制作方(譬如冯小刚)及投资方(如华谊兄弟等)的成功合作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三是要抓住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文艺作品的生产对人的依赖性远比其他行业更强。有了好的故事、好的剧本、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运营体系,人就是决定电视剧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制片人,其次是导演。有了好的制片人,就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导演和演员,也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制片人还应具备电视剧综合运营能力,出色地完成电视剧的多次销售(向电视台出售播映权、向音像公司出售音像版权、向海外出售播映权、出售随片广告等),直至最终取得成功。

  在电视仍在大众媒体中占强势地位的今天,电视剧仍会是老百姓最主要的娱乐消遣产品,因此这场盛宴仍将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各路投资方需清醒、谨慎,不要被市场的表面繁荣冲昏了头脑。繁荣的背后,其实还存在很多漩涡和陷阱。完善自身的投资体系与流程,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这是很多声名显赫的大公司都没有做到的。

  在电视剧的盛宴中,投资人要想尽享饕餮大餐,不仅要有好胃口,还要具备抢夺蛋糕的能力和良好的消化能力。只有投资人更加科学和清醒地进行投资、运作,才能赚钱,也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加入这场盛宴,促进电视剧市场的整体繁荣。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手机烟台(mYantai)

 

  上一篇:IT与今日广播电视业
  下一篇:广电总局整肃令下 IPTV市场清理在即
      更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数码在线网站 DV OnLine©  鲁ICP备120163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