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 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 “乐圣”、“交响乐之王”。
《大公三重奏》
Piano Trio No.7 in B Flat,Op.97
“Archduke”
被视为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的最高峰,也是室内乐精品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乐曲不仅灿烂温馨,更深藏着贝多芬与鲁道夫这对忘年挚友的深厚情谊。
贝多芬一生共写过11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 ),完成于1811年的《降B大调第七钢琴三重奏》是他为答谢的学生兼赞助人——奥地利国王的弟弟鲁道夫大公而作,因此,这首乐曲也被称为《大公三重奏》。
鲁道夫热爱音乐,但是钢琴演奏技术一般,所以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非常贴心地把钢琴的技法简化,将复杂的声部交给小提琴和大提琴承担,所以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贝多芬——不只是桀骜不驯和命运抗争的英雄,还有充满人情味的一面。
《大公三重奏》分为四个乐章,演奏时长约四十分钟。作品充满活力,生动有神,乐器间的对话、呼应、独白、雄辩,变化多端却如诗如梦,带给听众畅快淋漓的洒脱感受。
-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亲切流畅,如春风拂面,温和高贵而庄严。
- 第二乐章-
快板的戏谑曲,三段曲式。极为活泼有趣,平实中又让人出乎意料的精致转调,活力十足,神采飞扬。
- 第三乐章-
如歌的行板,变奏曲式。乐章开始时,主题宽广而深情;之后的四段变奏,装饰性逐渐加强;最后以几乎静止的方式轻轻触动几个音节,猛然跃入第四乐章。
- 第四乐章-
中庸的快板,利用舞曲般的回旋曲式直奔结尾,让快速上升的欣喜之情,汇聚成了一片充满生命之光的天地赞歌!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