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血压学会在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标准中,将血压标准分为四类:
第一类:正常血压< 130/85 mmHg;
第二类:正常高值血压130~139/85~89 mmHg;
第三类:1 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Hg;
第四类:2 级高血压≥ 160/100 mmHg。
2022年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这部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到1997年提出的140/90mmHg,再到如今的130/80mmHg。
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血压介于“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
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1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2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而现在只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
高危患者:
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
非高危患者: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的患者,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新《指南》教你在家量血压
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次和第2次血压读数差值>10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
3.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分钟。穿宽松的衣服,不要把袖子撸上去。
4.测量时段:
早上: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测量。
晚上:晚餐前,若错过则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如晚上服药,建议服药前测量。
5.初诊或血压未控制者: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连续测量3天血压。
6.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进行1—2天血压测量。
1.用电子血压计还是水银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更安全可靠,水银血压计容易产生误差,且存在水银泄漏的隐患,目前水银血压计已经全面停产。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推荐成年人首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袖带怎样算合适?
量血压不准确,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袖带不合适,太大或者太小都不行。大多数人可使用标准规格袖带,肥胖或者臂围大者,可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可使用小规格袖带。
3.量左手还是右手?
初次测血压,两只手臂都量,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长期量血压者可固定一侧。
4.坐着量还是躺着量?
测血压应该坐着,如果情况不允许可以躺着测量,取仰卧位,不能侧卧。记住袖带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