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是“deadline”的英文缩写,意为“最后期限”,常用于描述学业、工作任务截止前的紧迫状态 。该词原在学术圈里用,后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流行,常与拖延行为关联,形成“赶DDL”现象。学生因任务堆积、计划不足或畏难心理,倾向于在截止前夕集中突击,由此衍生出“DDL型人格”“DDL战士”等自嘲式概念 。
尽管短期内DDL可提升效率,但长期拖延可能导致焦虑、健康隐患及任务质量下降。专家建议通过时间管理、心理调整等方法减少依赖,如制定阶段性目标、利用碎片时间等。
(DVOL本文转自:中国DV传媒 http://www.dvol.cn)